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栏目 > 2008专题报道 > 2008奥运进行时 > 正文

2008奥运进行时

中心区志愿者团队简报(3)

发布时间: 2008年07月29日 编辑:

中心快递

Ø IBC的一天

作为中心区最早上岗的一批志愿者——国际广播中心(IBC)的志愿者,我们在78正式开始了工作。

每天早上845,大家在西门集合,乘车前往IBC,学校提出让志愿者乘出租车往返场馆,车费由学校报销,这样一来大家不必在下公车后还要步行一段距离才能到场馆。

到了IBC,在地下一层员工食堂吃完早餐,大家扫地、擦柜台,为开门营业做着准备,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工作的店位于IBC一层,店面不大,商品种类却不少,有各种福娃造型的毛绒玩具、纪念章、纪念徽、T恤衫、背包、帽子等等。对大家来说,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各种商品的价格、特点、存货的放置地点是大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特别是在向外国客人用英语介绍时,涉及到不少专有的名词,都是大家日常口语会话中很少用到的。不过这个问题很快就得到解决:大家在存放货品的柜子外面写上了标记,这样就能在最短时间内找出货品;对于如何用英语介绍商品,不少志愿者都利用工作闲暇互相讨论、补充,并借助文曲星,很快熟悉了一些专有名词,能流利地用英语介绍各种商品。

很多奥运特许商品里都蕴含了中国文化的各种元素,在介绍商品的过程中,大家都以最简洁明了的方式把其中承载的文化介绍给外国客人,让他们对中国文化有更多的了解。看着客人们听完解释后脸上满意的微笑,大家觉得自己不仅仅是负责商品的销售,更承担着传播中国博大精深文化的重任。我们把中国文化传播给各国记者,再由各国记者把中国文化带到世界各地。

IBC是各国媒体转播商工作所在地,大家在工作中接触的大部分都是外国客人,也很巧,IBC的志愿者中很多都是外语学院的学生,有日语、韩语、德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当一些外国客人看到我们的志愿者能以他的母语跟他进行交谈,脸上满是惊讶与赞许。

每卖出一件商品,一名同学开销售小票,一名同学计算金额,其它人则帮忙从货柜找出商品包装好,没有事先商量,但每个程序都井井有条,配合默契。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虽然才刚刚开张,而且IBC中进驻的媒体还不到赛时的1/10,但是每天的平均销售额有6000元,最多的一天达到了一万一千元,这也让大家对赛时的火爆销售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没有顾客的时候,大家也没有闲着,而是努力想着怎样把柜台里的样品摆放得更美观,怎样让顾客一眼看到更多更全的商品,经过几天的调整,整个店面已经越来越美观。

每天的中午11点和下午5点是吃饭时间,每餐都有一瓶纯净水和水果。明亮整洁的餐厅,美味的菜肴,大家对工作餐都很满意。

晚上8点,核对账款、销售单据后,一天的工作结束了,交谈着一天工作中的趣事,乘车返回学校。

78——726,由于IBC进驻的媒体较少,工作时间是上午10点至晚上8点,所有志愿者分为单双号两组,隔天工作。从工作时间来看,的确辛苦,但从大家脸上都看不到疲惫,看到的都是饱满的服务奥运的热情。

参与奥运、奉献奥运,相信会成为每个中心区志愿者难忘的回忆。

整洁的柜台

中心之星

平凡而不平淡的销售经历——记国际转播中心志愿者 杨宏洁

不知不觉,上岗已经快一个月了。作为第一批体验到奥运气氛的志愿者,这些天来我看到了恢宏的奥运中心区,遇见了络绎不绝的国外宾朋,体悟到了志愿服务的酸甜苦辣,当然也结识了和我一样辛勤工作着的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兄弟姐妹。

十人左右的小团队里,有热情周到口才伶俐的销售员,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收银员,有默默无闻的库管,当然也有无时无刻不在关怀着我们,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带队老师。每天我们都重复着相似的工作:招待顾客,介绍产品,开单收钱,结业算账。然而平淡的日子里从来都没有少过欢声笑语,每个人都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感人故事。

而我要写的,正是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小团队中的一员。第一次结识,是通过短信。她说自己是我们小组的分管小负责人,为了更贴近我们,她还特意在自己的负责人称呼前又加了一个“小”字。当时就觉得这个叫杨宏洁的女生一定不简单,见面之后发现,她真的是有太多的地方值得学习。学习好,觉悟高(党员),再加上一口流利的英语口语,一时间把我比得相形见绌。听说她来自一个风景如画、四季如春的地方——云南大理,心里的崇敬感顿时又增加了几分。相处几日发现她还是一个认真仔细的人:还未见面,就已经记全了自己所有组员的名字;每次上岗的前夜,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在大家收到学姐的通知短信后,再给自己的组员发一份叮嘱信,等等。

在我们工作的国际转播中心里,大多数顾客都是来世界各地的媒体记者,自然我们除了要锻炼掌握刚学到不久的销售技巧,也要学会用不同的语言和他人交流。学了近十年英语的我对自己的实力还是抱有小小的信心。见到第一位顾客,我便说出自己酝酿已久的销售表达“HelloMay I help you?” 本希冀自己的第一份买卖会以成功收场,然而那位蓝眼睛白皮肤的顾客只是抬起头来面带笑意地说了一声“NoI’m just looking.” 原来顾客的消费欲望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强烈,顿时我的一点信心被打消了一半。当那位客人静静地走到她的柜台时,她便有条有理地介绍起自己柜台的货品,翔实而平易近人的口吻一下子就吸引了那位顾客。看到顾客频频点头,脸上泛起满意的笑容,她又不厌其烦地拿出货品来给那位客人看。直到顾客满意之后付款结账,她始终保持着可亲的笑容。“Goodbye!” 顾客拿着货品心满意足地走出了商店,而我也被这一套娴熟的销售过程折服了。

小店里经常有一些日本顾客光顾,本来我们的英语就有些业余,再和操着浓重口音的他们交流起来,我们互相都不免有些尴尬。她的存在正好弥补了这一点缺憾。“一啦下一马塞(欢迎光临)”顾客听到自己熟悉的母语,总愿意多和她聊聊。当然她也乐此不疲地和他们谈天说地。据她讲,她和客人从中日两国文化聊到各个产品的评价,无所不及。当然找到共同语言之后客人们买东西就更加慷慨一些。他们笑容满面地提着大包小包的货品走出小店,我们也高高兴兴地看到自己的营业额大幅增长。

奥运正在临近,我们的志愿服务也在进行着。小店日复一日地经营着,而我们每个人也都在演绎着自己的一段经历。相信我们都会从这一天天平凡而不平淡的志愿服务中得到最美好的回忆。

成长心路

第一次正式用到我的专业——虞姗姗

前两天,我第一次接待了一位日本客人,我终于用上了我的专业,那种神奇的感觉让我兴奋了很久。

起初,我并不知道那位客人是日本人,神奇的景象是他用英语询问我们能不能给他计算器,他尝试着折算一样商品的价格,当我看到他按的数字时,发现那好像是人民币对日元的汇率。在大家的鼓励下,我尝试用日语询问他是否需要帮助。果然他听到我说日语一下子就笑了,对我会日语也表示很惊讶,还客气地称赞我日语说得好,那一天我乐了好一阵子。

而第二位遇到的日本客人,是在我无意识用日语应声后认识的。当他听到我说“HA YI”,也是一脸的吃惊,问我说你会日语是吗?我笑着用日语回答了他。之后的交流并不像买卖,更像一种新朋友的交谈。他问起了我的学校,我的专业,还真诚地告诉我立命馆大学(我即将去交流读书的学校)是个很不错的大学,鼓励我要好好学日语。昨天又碰到四位日本客人。这次,我一下子就认出了他们,因为他们和之前来的两位客人的服装是一致的。他们来店里买手表,先问起我是不是认识两位日本人,是不是要去日本读书,如果有困难可以在日本找他们等等。他们说的话反而让我吃惊,我惊喜他们之间会谈起在这店里的小小的我,仅仅因为我用还不是很娴熟的日语为他们服务了几次。外国人真的还是很友好的,只要我们用我们的真心为他们提供便利,他们也会用他们的真心来帮助我们。

我记得我们老师说过,她希望我们的日语有一天可以说到不让日本人称赞我们日语说的好,而是会吃惊你居然不是日本人的程度。我知道我离那个阶段还差很多,还需要努力,但这次的经历着实让我很有动力。我不仅在为奥运出力,也在为我自己加油鼓劲,给我自己信心。千载难逢的奥运盛会对我们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我能参与其中,我很幸福!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