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新闻网讯(记者南方)就学习贯彻我校第二次人才强校工作会议精神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人事处处长史薇。
记者:史处长您好。在7月10日召开的人才强校会上,与会代表听取了王书记的报告,并进行了热烈讨论,尤其是对报告中的亮点、新思路和新举措展开了较为深入的讨论。我的问题是,王书记的报告对人才引进提出哪些新的思路和新的举措?
史薇:王书记在第二次人才强校工作会议上的报告吹响了向高水平大学进军的号角。在当前人才引进方面的新举措与新思路是:
(一)人才引进工作要以学科建设目标为依据,做好总体战略规划和完善监控机制。人才引进不能盲目,要以学校学科建设目标为依据,制定人才引进方案、规划人才引进的数量、来源与层次、标准等。(二)采取有效措施,引进优秀人才。围绕学校学科建设目标,引进校内难以产生的领军人才、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主要包括:
1.规范人才引进工作程序,确立科学的人才选拔标准。以制度确定人才引进工作的领导、分工、职责、程序与标准。我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才引进工作;人事处、组织部负责规划和督办;各学院成立由学院主要领导和专家教授组成的人才工作小组,负责本学院、本学科人才引进工作的落实,对拟引进人员在全面考核的基础上提出初步意见,报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做好引进人才须经同行专家评议的环节。引进人才如程序不合法,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有权一票否决。
2.采取多样的措施,实行短期与长期、专职与兼职、固定和流动相结合的灵活引进方式。对于不能长期来校任职的海外优秀人才,可采取定期来校讲学、聘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等方式引进。同时,鼓励从政府机关、国家银行、证券公司、科研院所聘请高级兼职人才,实现人才资源共享。
3.完善人才引进后的使用、培养、考核与评价工作。从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考核与评价等环节入手,完善现有的制度。以“引进优秀人才,用好现有人才,稳定关键人才,培养未来人才”为目标,注意前后制度和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衔接性。针对不同层次人才,有针对性的建立相应的配套政策,形成人才培养的梯队体系。培养体系既要包括新进人才、中青年教师等各个层面,也要包括学历培训、外语培训、国内外研修等各个方面的,逐步建立分层次的全方位的人才梯队培养体系。
记者:王书记在报告中提出“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新理念,并提出要“加快人才资源开发、整合和使用,推进人才工作机制体制的创新……”。结合王书记报告中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学校将如何落实报告有关精神。
史薇:王书记在报告中提出的“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新理念,是指导学校人才工作的基本原则,提出的“加快人才资源开发、整合和使用,推进人才工作机制体制的创新”是对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学校落实“人才强校”工作的重点将放在人才选拔与培养,强化人才资源开发,加大创新团队建设力度,提高人才资源使用效益等方面。
就人事处的工作而言,目前正在制定或修改相应的配套政策与制度,如制定人才引进规划,教师培养规划,学术带头人遴选与管理办法,首席教授聘用管理办法,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办法,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破格聘用实施细则,青年教师专项培养规划,编制管理办法,修订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条例,专职教师/科研人员岗位设置与聘任方案,普通管理人员岗位设置与聘任方案,人事代理制度等。
人事处坚决执行学校决议,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围绕会议精神,积极配合其他部门工作,以具体实践为“人才强校”贡献力量。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要以解决问题为标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务实性地解决问题。书记的报告更多的是原则性、纲领性的内容,对职能部门来讲,必须在掌握报告精神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加以落实,必须把改革创新贯穿到工作的始终。
记者:王书记的报告为什么说“实行专业技术岗位分类管理是从我校教师
实际出发合理使用人才资源所采取的一项过渡性措施”。
史薇: 因为高水平大学的优秀教师应该具备教学科研能力双向优势,但目前我校师资队伍整体状况尚未达到理想状态。在现阶段,为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促进教师事业发展,所以才将教学科研专业技术岗位分为三类,即研究型、教学科研型和教学型,允许教师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对不同类型的岗位,允许教师在聘期届满后进行调整,实行动态式管理。这种分类管理是从我校教师实际出发合理使用人才资源所采取的一项便宜措施,具有过渡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