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快讯 > 正文

新闻快讯

我校印尼留学生朱永泉斩获2025“甲骨文杯”国际学生我与汉字”演讲比赛三等奖、最佳人气奖

发布时间: 2025年04月25日 编辑:

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

我校印尼留学生朱永泉获2025“甲骨文杯”国际学生我与汉字”演讲比赛三等奖、最佳人气奖

校新闻网讯(国际学院供稿)4月21日,在第十六个联合国中文日之际,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在甲骨文的故乡——河南安阳隆重开幕。本届大会吸引了来自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位文字文化专家学者、汉学家及国际学生代表齐聚安阳,共襄汉字文化盛举。

我校国际学院六名来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老挝和蒙古国的留学生代表受邀参加了本届国际汉字大会,并在活动中展现了卓越风采。其中,通过初赛选拔进入决赛的印度尼西亚籍中国政府奖学金预科学生朱永泉凭借出色表现,在2025“甲骨文杯”国际学生“我与汉字”演讲比赛中荣获‌三等奖‌及‌最佳人气奖。朱永泉与诸多国际中文教育的专业选手同场竞技,凭借其清晰的发音,稳健的台风,契合文化互鉴的演讲内容,表现出色,为我校赢得荣誉。

文化交融:从汉字情缘到舞台热潮

‌本届演讲比赛吸引了全国20余所高校的优秀选手参与,决赛的20名选手来自武汉大学、天津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佼佼者。朱永泉同学以《云纹与蜡刀》为题,解码中印尼文明交融的深层脉络:六百年前郑和船队的青花瓷纹样在爪哇工匠手中蜕变为律动云纹,将中国“道法自然”与印尼“人神共舞”的哲学思想熔铸于经纬之间;十九世纪中国铜制蜡刀经储蜡槽改良,化作绘制发丝细纹的爪哇尖笔,演绎着《论语》“和而不同”的智慧;从《考工记》造物观到《爪哇史颂》宇宙观,两种文明如同失蜡法铸造,既保留文化母本基因,又接纳异质蜕变力量,在数字丝绸之路的新纪元持续催生超越性的文明结晶,印证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对话真谛。其真挚情感与流利表达赢得评委与观众热烈掌声。

赛事间隙,由马来西亚籍学生杜晋宇领衔的我校亲友团献唱闽南语热门歌曲《大田后生仔》,轻快旋律与方言魅力瞬间点燃现场,展现了我校留学生与中国地域文化的深度融入,将气氛推向高潮。


‌以文会友:国际学院深耕人文交流

‌“这份荣誉属于所有支持我的老师和同学!”朱永泉同学在颁奖典礼时表示,“汉字不仅是语言符号,更是我们理解中华文明的钥匙。”我校国际学院预科部修美丽主任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她在致辞中高度评价学子表现:“他们的努力彰显了汉字作为世界文化纽带的独特价值,我们将持续搭建跨文化交流平台。”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我校来华留学教育始终以培养‘知华友华’并拥有较强跨文化能力的国际人才为目标,通过课程创新与文化实践,助力学生成为中外人文交流的使者。近年来,学院持续推进“经贸+中文+文化”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中文教育各项实践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丰富而多元的实践平台。此次大会不仅彰显了国际中文教育的丰硕成果,更以青年视角为文明互鉴注入新活力,进一步提升了我校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影响力。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