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快讯 > 正文

新闻快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UIBE新思想大讲堂”第十讲:经济发展思潮演变与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前景

发布时间: 2025年05月27日 编辑:

校新闻网讯(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5月15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UIBE新思想大讲堂”在宁远楼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徐朝阳主讲。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中的“推动高质量发展”设计主题,徐朝阳教授以“经济发展思潮演变与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前景”为题,为师生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本次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小圣副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徐教授使用Gapminder Tools可视化网站向各位同学展示了从1800年至2023年世界各国GDP的动态变化,并让同学们在200余年的历史长线中捕捉中国GDP的变化,中国GDP在19世纪中期几近停滞,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后飞速提高。

徐教授介绍了索罗模型(Solow Model),该模型作为经济增长领域的经典理论框架,对落后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发展速度差异提供了系统性解释。其核心逻辑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经济增长的收敛机制即条件趋同理论。该模型指出,在技术进步(A)和储蓄率(s)等外生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落后国家因初始资本存量(K)较低,其资本边际报酬(MPK)更高。这意味着每单位新增投资能带来更高的产出增长,从而推动经济增速超过发达国家。第二,稳态增长率的决定因素是技术进步与人口增长。索罗模型强调,长期经济增长率由技术进步率(g)和人口增长率(n)决定,而非资本积累。发达国家因技术前沿接近瓶颈,技术进步对增长的边际贡献递减;而落后国家可通过技术引进或模仿快速缩小差距。但是关于经济增长,还存在着理论与现实的冲突,三个典型事实是高中低收入国家的构成相对稳定、跨国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只有东亚极少数落后经济体成功跃升为高收入国家。

徐教授引导同学们一起思考了三种可能的解释。可能的解释一是政治制度,对比了Daron Acemoglu和Andrei shleifer两位学者的观点。可能的解释二是产业政策,以欧洲空客和液晶面板为例,得出了“产业政策的重要性很难被还实;最成功的经济体都在搞产业政策,但最失败的也在搞”的结论。可能的解释三是人力资本,分析了PISA测试阅读能力分数跟人均GDP之间的关系,展示了中国在未来发展方面的强大的人力资本。

徐教授对“中国奇迹”进行了科学解读,认为“中国奇迹”是“东亚奇迹”的一部分。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提供了经济起飞的基础。稳定政治环境和市场化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集中决策、分散执行”的产业政策格局能够有效化解选择性错误导致的风险。

此外,徐教授对中国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我国同发达国家依然存在巨大差距,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人力资本优势可以保证我们将潜力转换为现实;中国仍然能够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而近些年内需不足问题变得特别突出,主因是房地产周期。中长期看,我国内需不足主因是居民部门消费不足(或者储蓄率过高),政府最终消费是达标的。居民部分消费不足,政府转移支付力度相对较小,我国服务业消费潜力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内需不足是可以通过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宏观调控政策逐步加以解决的。长期看,经济增长速度最终取决于增长潜力。

徐教授的讲座内容关注经贸前沿,突出问题导向,通过可视化数据图表与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经济增长理论,不仅帮助学生构建起分析经济现象的理性思维工具箱,更为其理解中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特征与挑战提供了多维认知框架,实现了理论阐释与现实关怀的深度融合。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