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快讯 > 正文

新闻快讯

院长论坛观点摘登

发布时间: 2008年02月01日 编辑:

校新闻网讯 党委组织部稿)2007122124日举办的第一、二期院长论坛上,有10位院长(处长、部长、总支书记)发表演讲。在第一期院长论坛上发表演讲的有:经贸学院院长赵忠秀、商学院院长张新民、人文与社科学院院长戴长征、国际学院院长曹红月、教务处处长仇鸿伟、信息学院党总支书记巩喜云6位同志。在第二期院长论坛上发表演讲的有:党委宣传部部长李景瑜、信息学院院长陈进、经贸学院党总支书记冷柏军、卓越学院院长王云海4位同志。他们的主要观点如下:

赵忠秀:虚心学习,走学科发展特色之路

考察学习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最大的收获,一是更加坚定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推进学校快速发展的决心;二是更加明确了教学科研要两翼形成合力,相互促进;三是推进学科建设要系统协调,保障有力;四是多渠道筹援,形成良性循环。通过学习考察深刻认识到过去由于部门办学,致使我们视野不够开阔,学科发展缺乏战略研究。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问题,现在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改革创新精神发展学科新领域,关注重点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以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和引进为先导抓师资队伍建设;通过降低校院分成比例、减少教师教学工作量,让学院和教师得以休养生息。

张新民:靠核心竞争力取胜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在战略目标明确、特色明晰、制度保障健全、学校整体整合资源系统化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要树立维护学校根本利益的大局观念,依靠一切力量进行学科建设,协调好各种人力资源的利益关系,站在本学科领域最前沿的高度来看待学校的学科发展,以鲜明的特色与内在质量立足于高校之林。核心竞争力是立校(院)之本,要靠制度、环境、精神培育核心竞争力。我们要高唱国际歌,走自己的路,就是要一方面依靠我们自己,另一方面要高举国际化大旗。

戴长征:关于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学校发展要解放思想、放眼未来、抢抓机遇;要定位准确、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要遵循大学发展规律,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培育底蕴深厚的大学文化和进取务实的精神气质。我校学科发展,一要统一认识,明确目标和定位,着眼未来,进行长远规划;二要建立有效的学科推进机制,成立全校统一的学科建设行动委员会,统筹学科规划和建设,协调人事、科研、师资队伍和财务等方面的关系;三要强调特色的同时,注重交叉和基础学科;四要注重大学文化的培养,培养共同的学校价值观,培育学术生态和人才成长土壤;五要建立科学的学科评价机制和监控体系;六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管理队伍。

曹红月:增强危机意识,创新特色发展

这次考察学习最大的收获是增强了危机感,所有的创新工作动力均源于一种危机意识,没有了危机感,前进的动力就会减弱,必将会成为落后者。目前,我们赖以生存的特色,已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竞争,我们的一些特色正在被逐渐淡化,我们的一些强势,正在被弱化。我们要以创新谋发展、以特色求生存。国际化特色是我校的重要特色之一,而我校来华留学生教育以其在国内大学中相对突出的优势成为我校国际化特色的重要支撑点。我校目前虽然在学生规模、学历生比例、生源结构等方面位居北京高校前列,但形势仍不容乐观,只有创新才能发展,只有特色才能生存。

仇鸿伟:学科建设促进高素质人才培养

对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的考察,加深了对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关系的认识:高水平的学科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与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相比,我校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够完善,这种知识结构,对于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虽然可能有层次上的差异,但在满足社会基本需要方面,应该没有很大问题,但是要培养研究型人才,难度是非常大的。我校很早就提出来人才培养的两个导向,应用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难以做到的原因在于,我们学科单一,学科基础薄,很难为研究型人才提供成长的土壤和环境。学校的转型,需要我们在保持已有学科优势的基础上,一定要发展新的传统学科,适时开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这样,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才会有大的突破,才会真正实现多样化人才培养目标。

巩喜云:以学科建设为中心,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考察学习的总体感受是:增进了解,加强沟通;深化办学理念,增强了危机意识;学到了两所名校求真务实的精神。学校要明确定位,学科建设要增强紧迫感、统一思想、加大投入、增强横向交流、加强基础建设。在队伍建设方面要认真落实规划,加强培养使用,教学科研并进,加强团队建设,建立跨院系科研平台,强化机制建设,引进培养高水平拔尖人才,重视对青年教师的扶持培养。

李景瑜:深化战略认识,推进改革创新

通过对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的实地考察学习,主要有三点认识上的收获:第一,寻求学科建设的新突破、培育学科发展的新增长点,是迅速提高学科竞争力的首要途径。高等教育激烈竞争的态势和国家政策的调整将使强者更强,特者更特,一方面需要我们尽快聚焦方向,重点突破,还要有另辟蹊径,填补空白的智慧和勇气。第二,搭建学科平台,开发科研项目,是引进优秀人才,培养骨干团队的关键手段。人才引进应该与重点学科建设方向、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保持高度一致。第三,实现制度创新,促进机制灵活,是发展战略得以贯彻落实的根本保证。要进一步加大创新与改革的力度,探索人才引进和使用实行“双轨制”,过渡时期可以新旧体制并行,最终实现并轨。

陈进:解放思想,鼓励创新,营造学科建设的绿色生态环境

考察学习有四点体会:第一,学校领导及各级干部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充分发挥各级干部的积极性,形成学校改革发展的推动力,促进学科建设;第二,创造良好的、协调的环境和政策条件,努力培植新的增长点,不断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并带动学校的全面发展;第三,必须重视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特别是领军人物的选拔十分关键;第四,各级领导需要深入的沟通和互动,较强的执行力,保证学校目标的实现。五点建议: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力度、鼓励创新、踏实工作、稳步前进;二是加强学校整体学科群建设规划、研究各学科的关系和支撑作用,分别对待各种学科、重点支持发展;三是鼓励各学院积极探索各自学科的特点,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寻找自己的突破口、全力支持、迅速发展壮大;四是加强领军人才的选拔和引进,探索国际标准的评估、促进学科的国际化发展;五是学科的发展要密切联系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的真实效果。

冷柏军上海财经大学的海外人才引进

上海财经大学以经济学创新平台项目为载体,汇聚众多海归学术带头人及海归精英团队,协同建设国际一流的经济学科群,推进经济学教学、科研的改革与创新,给我们的启示:第一,建立一个与国际接轨、科学合理的人事制度。开放式的双轨制人事管理制度,由常任教职轨制人事聘任制度和现有存量教师人事聘任制度构成。第二,注重存量,通过出国进修培训、科研资助以及开展合作研究等途径推动本土教师的国际化,促进本土教师和海外人才的融合。第三,现有的存量教师也可以提出申请加入常任轨。注意两条轨道队伍的融合。第四,招聘广告要以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为依据。

王云海:办学理念决定学校发展

通过考察有三点感受:第一,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办学标准向国际水平看齐;人才引进的世界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第二,创新的管理机制是学校发展的保障。复旦大学1999年就专门设立学科建设办公室、人才引进办公室;上海财经大学则采取经济创新平台、院长外聘制度、海外常任制和国内聘任制的人才双轨制、为校领导决策提供数据参考信息化建设、院系自主权下放等方式创新管理机制。第三,印象深刻的三个观念:海归和海燕的作用制度比人更重要做事要坚韧。结论是理念决定制度、制度决定人才、人才决定发展。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