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2021-2025年)精要导读》整理)
第一类审核评估具有少而精的特点,设一级指标4 个、二级指标12 个、审核重点 37 个。总体而言,指标体系强调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以立德树人育人实效为根本。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要求将其内涵融入评估全过程、全方位,强化立德树人基础、指标和制度建设,建立“负面清单”,引导高校建立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积极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二是突出本科教育教学关键点。设置思想政治教育、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生师比、生均课程门数、优势特色专业、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指导、学生管理与服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毕业生发展、用人单位满意度等审核重点,推动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三是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结合。指标体系注重兜底线促发展,既体现国家意志,又给学校留足发展空间。通过模块化设计定性指标,首次设置统一必选项、类型必选项、特色可选项、首评限选项,由高校根据要求和办学实际自主选择。采取增加定量指标,设置必选项和可选项,必选项对标国家底线要求,可选项引导高校办出特色和水平。四是监督高校办学“红线”问题。增设教师、学生出现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负面问题能否及时发现和妥当处置情况,教材选用工作出现负面问题的处理情况等“负面清单”,加强对思政教育成效的审核评估。五是强调引领示范作用。注重特色发展,引导高校进行系统性、整体性、前瞻性、协同性的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与创新实践,关注国内影响力与国际代表性,着力形成本科教育教学示范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