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前沿 > 正文

高教前沿

北京理工大学智慧教育成果盘点和规划

发布时间: 2025年04月09日 编辑:

(来源:北京理工大学教务部 公众号,2025年01月26日)

2024年是学校实施人工智能赋能智慧变革的关键一年。教务部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秉承“五维智慧教育”的理念,按照专业、课程、模式全维度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智能+”,专业体系覆盖全校

面向国家急需,推动“专业+荣誉特色班+复合学位”的专业融合发展。

首批设立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系统化培养人工智能领域人才,陆续建设低空技术与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智能感知工程、智能无人系统技术、机器人工程等智能相关专业。

打造智能方向特色班级,完善未来精工技术班、李泽湘双创班、协和医班、国际治理英才班等工理管医完整拔尖人才培养体系。

深化“智能+”双学位项目,开设法学-人工智能、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工商管理-人工智能等特色项目,并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人工智能辅修学位。与中国政法大学等合作建设“智慧+”系列联合培养项目。

系统建设,智慧教育优质资源

党委书记张军院士牵头建设《人工智能概论》课程,以项目制、学游型的全新模式带领大一新生感知人工智能时代的个性化学习,并配套建设《人工智能与计算科学》课程,围绕“人工智能”分层分模块个性化教学,不同大类、不同专业学生根据需求灵活组合学习。由20余位国家级青年人才、资深教师以及全新的数字人助教联合讲授并全天候辅导,开启AI教学新纪元。

全面推进“专业101”计划,涵育“以教为先、潜心恒心”育人氛围,大力推动专业核心课开展聚能课程建设(CEM,Chinese、English、MOOC),配套全英文课、双语课、智慧课,打造《数字通信原理》《半导体物理》等100门智慧课程。

2024年,学校《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入选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AI特别奖,全球仅十门;获教育部拓金计划示范课程18门,位居全国第一;获“全国慕课教育创新大会”智慧课程18门,位居全国第一;获中国教育技术学会首届数字教育示范案例5个,学校获优秀组织单位,位居全国第一。

智慧育人,模式改革不断深入

学校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围绕“五维智慧教育”(时空四维+知识贯通)理念,按照“一个核心、四个平台、N个场景”建立专业知识图谱构建与服务系统, 建设全部70+个本科专业5000+门课程的知识图谱,梳理10万+知识点,建立2万+知识关系,实现专业知识体系的数字化和图谱化,构建智慧教育的知识底座。

开发“数字教师”、智能助教等教师智能助手和AI学伴、智能学习陪练等智能学习伙伴,以智助教、以智助学。精心打造“精工智教”——北京理工大学课程教学全程智慧辅助系统。为全校师生提供智能化教学支持和学习辅助工具,全方位赋能高等教育课程教学全流程。

构建以知识谱图为核心,延河课堂和乐学平台为主要平台,以智能体教学助手为模式改革,服务师生14万人次,覆盖7000余门课程,形成了成熟、稳定可推广的模式和技术架构,能够为各高校开展智慧教育教学提供整体方案。

国内首家开发AI个性化智能助理——艾比特(iBIT),以虚拟人助理方式为师生提供个性化智能服务,促进学校智慧教育正式步入AI时代。在教学方面实现若干功能:24小时学伴——打造自主提问、互动式、探索式学习基于知识图谱的个性化学习路径;“学脉”学习助手——从一个具体问题或知识点出发,按照路径展开,路径中将大模型和知识图谱的资源集成进来,学生可根据学习需求,快速定位学习内容,掌握关键知识;精准“学者”画像——智能开展考勤、师生互动、学习状态识别等课堂行为分析,形成用户画像,辅助诊断学情,为教师提供直观描绘学生学习偏好、能力水平、潜在需求等个性特征。

智慧教育,影响力不断提升

学校在智慧教育领域的不断探索实践得到了教育部和社会的广泛认可。2024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智慧教育研究分会成立大会在北京理工大学召开,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军当选为理事长。分会以凝聚力量、赋能发展、变革教学、引领生态为工作方向,重点开展智慧教育智库建设、相关领域学术研究、国内外智慧教育研讨、创新技术应用示范、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变革等工作,服务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变革,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力量。

本年度,学校入选教育部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创新试点单位,《知识图谱驱动的智慧教学系统建设与应用》和《“精工智教”—大模型驱动的智慧教育辅助系统》连续入选教育部“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案例,两批均入选高校全国仅有12所。

“知识图谱驱动的智慧教学系统建设与应用”

教育部人工智能典型案例

“‘精工智教’大模型驱动的智慧教育辅助系统”

教育部人工智能典型案例

2025智慧教育“BIT行动”

2025年,学校将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强化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寰宇+”(iSPACE+X)人才培养改革,重点开展十项行动。

1.前瞻性优化专业布局。优化未来精工技术班、李泽湘双创班、全球治理英才班、协和医班、拔尖计划2.0等工理管医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布局低空经济、智慧能源、海洋工程、智慧医学等新兴领域人才培养。

2.加强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升级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或相关交叉学科专业,构建高水平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实践平台。

3.建设人工智能交叉项目。探索开发慕课、微课程、微视频等教学资源,建设满足学生修读需求的人工智能微专业及辅修学位项目,推进人工智能相关双学位项目建设。

4.重塑人才培养方案。重塑本研一体贯通培养,持续建构与专业能力需求相适应的知识图谱、能力图谱、素养图谱、素质图谱,以“四谱合一”支撑个性化学习。

5.推进优质课程衍新。打造1-10-100智慧课程,即全校1门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每个专业10门101计划核心课程以及100门智慧课程。

6.推进数字教材建设。加强人工智能在教材建设领域的创新应用和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教学评”一体化的交互式、多模态、数字化系列教材,高水平建设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推动建设50本数智教材。

7.打造泛在学习空间。高水平打造智慧泛在学习空间,持续建设延河平台,建设高质量教育教学资源库,通过智慧赋能打造四谱合一的个性化学习模式。

8.研制教育垂类模型。建设专业语料库,摸索适应专业需求的综合训练方法,不断调优、评估、迭代,提高模型精度和效能,打造形成教育专用垂类模型“智思体”(GEST)。

9.构建智慧质保体系。完善数据驱动的质量保证和评价体系,建立智慧督导平台,推动质量大模型建设,构建人机协同的质保体系,提升教育数字化决策能力和治理水平。

10.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组织开展特色化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专题培训,依托虚拟教研室及基层教学组织构建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教师发展活动。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