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州日报 2025-10-28)
 
  我国农业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2022年,我国农业服务贸易总额从85.2亿美元上升至131.7亿美元,十年间增长54.6%。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赵忠秀在今天举行的2025年国际农业服务贸易大会主旨论坛上指出,农业服务贸易在农业总体贸易中的提升空间广阔,我国可以从持续提升农业服务的全球竞争力等方面着手,推动农业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赵忠秀介绍说,《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24》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有109.4万个经营性主体开展社会化服务,年服务面积超过21.4亿亩次,服务小农户9400多万户。《中国农业对外投资合作分析报告(2024年)》指出,截至2023年底,中国共743家境内企业在境外投资设立1041家涉农企业及项目,覆盖117个国家和地区,对外投资流量为13.4亿美元投资存量达284.3亿美元。从总体规律来看,中国农业服务贸易“走出去”形成了多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在农业服务的重点业务中,农机装备是最具增长潜力的领域之一,农业科技推广和专业人才培训是中国农业服务参与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
 
  为进一步推进农业服务“走出去”,将农业服务贸易培育为农业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的重要增长点,打造农业强国,他建议从四方面着手:一是要持续提升农业服务的全球竞争力;二是运用技术与农业服务贸易融合;三是要完善农业服务贸易政策体系与保障体系;四是要加强服务贸易跨部门工作机制作用效率。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产品贸易与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胡冰川在跨境服务模式创新与经贸合作促进分论坛上指出,服务贸易不再是传统商品,而是要素的贸易。未来五年我国农业产值还有很大增长空间,这当中最核心的资产要素和价值的增值,是在服务,“我们将不光看到更好的包装,同样也有更好的品质,看到每一点雨露光热背后所带来的所有数据要素的变化。”
 
  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院院长周应恒则指出,农业服贸发展是农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撑,也是农业强国建设的根本动力之一。我国要突破资源的约束,非常需要从产品出口转向输出高技术含量的种植方案、智慧农业技术和供应链标准,通过这些农业服务的发展,提升价值链,来赋能从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的转变。他认为,中国发展农业服务贸易独具优势,“最重要的是能够提供高性价比的服务,把中国的优势整合起来,根据合作伙伴的需要,提供全产业链的服务及综合解决方案。”周应恒认为,发展农业服务贸易助推农业强国建设的主要路径是对内引进先进要素,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对外输出技术标准与一体化解决方案,帮助合作国提升生产能力,实现内外互促的良性发展。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叶卡斯、黄庆、耿旭静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吴若楠
 
  附:原文链接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566294473832006207/?app=news_article&category_new=__search__&module_name=Android_tt_others&share_did=MS4wLjACAAAARe2MKU91RdlfeEGDajZbWbpl0tqg8dau77SihfXKC6NmEOO5KYCQz-e3jKMDS5l8&share_uid=MS4wLjABAAAApDCs5vBt8Sn-amse3UuAeMeWFvu53lRE2bTZ7qc89I8×tamp=1761708434&tt_from=wechat&upstream_biz=Android_wechat&utm_campaign=client_share&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utm_source=wechat&share_token=45546330-8c5d-4534-b3fa-304dbc8f71ef&source=m_redirect&wid=1761709644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