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2025年11月21日)
刘 斌
日前,美国国会下设的“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USCC)在向国会提交的关于“中国制造2025”计划(MIC2025)的成果评估报告中,通过对12个关键行业的考察,认为中国的创新能力已有显著提升,巩固了其全球制造业强国地位。然而,报告承认中国制造业实力提升的事实,把中国取得成就的原因归结于“持续的长期政府支持、垂直整合供应链和规模经济”,但无端指责中国滥用补贴和倾销等措施,称中国在经济、科技与安全领域的行动进一步加剧了对美国及其盟友所谓的“系统性风险”。报告还鼓动国会采取制裁措施,维护美国自身所谓的经济与科技安全。此外,USCC还把今年发生的印巴冲突解读为中国展示和推销其军事装备的地缘战略机会,大肆渲染所谓“中国威胁论”。
USCC的报告并未改变其一以贯之的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逻辑。报告妄称中国“利用国家主导的经济模式获取不公平竞争优势”,甚至将正常的技术交流与经贸合作污名化为“破坏美国安全”的手段,进而怂恿国会授权政府设立更严苛的审查机制,对中美经贸往来层层设限。
这篇报告建议大幅扩大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管辖权,进一步实施“长臂管辖”,对于其怀疑的有可能对中国产生利益的事情全面纳入审查范围,并主张对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等前沿科技进行出口管制。这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破坏市场规律和贸易自由化的单边措施,而是对中国在市场化改革和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事实的罔顾。从持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到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全部清零;从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到主动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中国用实际行动向全球展示了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信心和决心,USCC的报告对此却未提及。
与此同时,USCC的报告也几乎只字未提中美经贸合作给美国带来的巨大利益,如中国市场为美国农场主提供了稳定销路,为美国跨国公司创造了丰厚利润,为美国消费者提供了高性价比商品,这无疑凸显了他们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逻辑主导下的偏见本质。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封闭和单边主义无一例外都走向了衰败和凋亡,唯有开放才能够走向共赢。
USCC报告的荒谬论调,在中美经贸合作的坚实数据面前不堪一击。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额高达6882.8亿美元,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这足以证明两国经济的高度互补性与强大韧性。中国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庞大的内需市场和高效的供应链网络,美国则在高端技术、管理经验等领域具备比较优势,这种互补性决定了两国经济“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与此同时,美国企业“用脚投票”也彰显了希望推动合作共赢的事实。中国美国商会《2025年度中国商业环境调查报告》显示,53%的在华美资企业计划继续增加在华投资,这充分说明,美国企业界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市场的巨大价值,并不认同USCC报告鼓吹的“脱钩”论调。在中国市场的增长潜力不容小视的背景下,美国等国的跨国企业与中国合作对于保持其全球竞争力至关重要。
USCC年复一年发布类似报告,内容却愈发脱离实际。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两国的经济联系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谓的“脱钩断链”,不仅会对两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而且会扰乱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阻碍全球经济的复苏进程。政治偏见或许能蒙蔽报告起草者的双眼,但无法改变中美经贸合作互利共赢的本质。当许多国家企业纷纷加大在华投资布局时,这份鼓吹“脱钩”的报告显得格外不合时宜。
中美经贸往来四十多年的历史已经证明,合作是双方唯一正确的选择,对抗则只会导致两败俱伤。当前中美关系面临诸多挑战,更需要双方秉持理性务实的态度,摒弃冷战思维与零和博弈逻辑,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关切,通过平等对话解决分歧。美方应正视中国发展带来的机遇,与其发布各种报告大肆炒作“中国威胁论”,不如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来,以实际行动多做有利于推动中美经贸合作和稳定全球经济的事。唯有如此,才能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轨道,与中方一道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副院长、政府管理学院研究员)

附:原文链接
https://hqtime.huanqiu.com/share/article/4PDug4c02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