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贸大 > 正文

媒体贸大

《中国石油报》:(董秀成)2035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完全可行

发布时间: 2025年11月19日 编辑: 雨晴

(来源:《中国石油报》第5版 国际导刊 2025年11月18日)

董秀成

我国碳市场发展态势良好,在市场规模、政策法规、市场活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我国碳市场覆盖范围不断拓展,有效管控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超过60%。2024 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日均成交量较上一个履约周期上涨了约44%,全年成交额达180 亿元,是2021 年市场启动以来的最高水平。2024 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搭建起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政策法规基础框架。2025 年8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全国碳市场中长期发展的时间表与路线图,提出到2030 年基本建成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免费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交易主体的参与意愿不断增强,2024年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共计2096 家,配额清缴完成率接近100%。同时,《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提出,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规范开展碳质押融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逐步引入符合条件的自然人参与交易,将进一步扩展交易主体,提升市场活力。此外,我国对企业碳排放关键参数实行月度存证和审核,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化手段,大幅提高了监管效能。

根据《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到2027 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这一政策导向与推进力度,不仅彰显了国家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决心,也为实现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的全面覆盖与有效管控奠定了坚实基础。

根据既定的政策路径与推进措施,我国2035 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全面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并实现有效管控的目标,其实现进程和目标清晰且可行。这一进程不仅符合国家发展的长远规划,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