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正文

学生工作

我校部分学院在就业工作总结会上介绍、交流工作经验

发布时间: 2007年01月18日 编辑:

校新闻网讯(记者 海涛)2007113我校召开的2006年就业工作总结暨2007年就业培训工作会上,我校部分学院就毕业生就业工作介绍本学院工作经验。

经贸学院:

从学生的培养开始抓就业工作

三年来,经贸学院就业工作在学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在学校相关部门及学院教职员工的协调和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就业形势很不错。这充分证明了我们的学生素质比较高,学校就业工作指导系统比较完善,同时也体现出学校的过程培养、全员参与、指导工作比较到位的特点。

就业工作是个系统的工程、连续的工程、全员的工程

学生就业质量的优劣实际上是学生综合素质高低的反映。学生水平怎样,最后的“戳”不是我们盖的,而是社会盖的。社会怎么盖这个“戳”,实际上又有赖于我们学校的各方面的努力。经贸学院在培养的过程中就很注重过程化的管理,即从学生入校开始,学院就为其做了这四年的设计。或者说把学生当作一件产品,最终的目的是让这个产品产出后得到社会的认可,能够得到这个“戳”,这实际体现了一种供应链的思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注意发挥学生的潜力,他能够做多好,学院就给他创造条件让他做多好。另外还要体现差异化,学生毕业后到了就业市场上不能混同于其他大学的学生,应该有差异,能够体现出我们经贸大学经贸学院学生的特点、优势来。这样才能够把学校、学院的优势体现出来。

具体来讲,学院主要做了这几方面的工作:第一,突显学生的优势。我们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们的外语能力很强,这是他们的一个亮点。所以学院不但注重加强学生外语学习,更建立了一个制度的保证——用英文写毕业论文,这在全国还是独创的、领先的。第二,为体现差异性,针对不同学生分别管理。学院创建了实验班,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人生目标,既有学生选择攀登学术高峰,也有学生选择职业导向。学院的计划是以后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一层是高端的,将来走学术道路的;中间是职业和学术相结合,即能文能武;第三个是职业方向特别明显的,少而精,能够体现我们经贸大学特点。另外,除了学知识,学生的活动能力也特别重要,所以,学院通过建立指导学生自主实习的制度,来培养他们的能力,因为最后在职场上学生凭借的不只是一纸成绩单,也不只是参加了什么活动来参加竞争,而应该是他的综合能力。第三,要增强学生的个体能力。学生最终走到就业市场的第一线要靠自己。他表现出来的能力是四年所积累出来的结果。学院所做的工作就是清晰地定义学生就业所必须掌握的各种技能,使得他能文能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反映,我们的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强,但是一些专业性技能,比如应用计算机技术、文字写作的能力则比较弱。一些用人单位也对此有所抱怨。可能他们的抱怨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我们可以看出至少用人单位有这方面的需求,所以这也是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应该考虑到的:学生要有知识、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处理好通识与专业的关系。现在我们某种程度上还在雾中前行,到底怎么摆好这个通识与专业的关系?通识是个方向,但与专业并不排斥,四年学习结束以后,学生不能什么都能做但什么都做不好,学院注意了这个区别。第四,要扩展学生的视野。我们有的学生就业非常高端,甚至直接到国际机构就业,也有的学生也可以下基层。从学生的成就来看,我们主要缺两种人才,一种是政治家,另一种是企业家。这两种人都是从基层做起的。过去我们学生就业起点比较高,是高开平走,这限制了他的职业生涯。就业起点比较低的,也不要把它看作是失败,这还涉及到一个辩证法的问题,即搞好高端与低端的关系,做好职业规划,这点非常重要。也就是说可能开始他的职业是比较低端的,但是这奠定了他以后发展的一个很好的基础。当然,从经贸大学的定位来讲,我们还是要鼓励学生保持这种“心气高”的状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生“心气”有多高,就能够做到多高。在培养过程中我们注重对学生的这种训练。

就业指导工作专业化

这里面分两点,一个是就业指导的工作机制。另一个就是帮助学生进行四年的履历设计。有了履历的基础,才能写好他的简历,才能在更好的包装后推向社会,所以履历、简历、包装,是有逻辑关系的。最后要注重招聘会这样有形的,以及一些无形的推广渠道,保持经贸大学经贸学院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一提到经贸大学,就想到经贸大学学生的特点:外语好、视野开阔、有进取心、心气儿很高,不怕考试,这些都是我们学生的亮点。

就业指导中心系统,包括辅导员队伍和年级班主任的专业化的问题。学校和院系都应该创造条件,使得我们这些第一线工作的同志,都能成为人力资源专家,这样将能对我们学生的就业起到一个根本性的推动作用。

外语学院:

党政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确保就业三高

学院一直以来比较重视学生就业工作,经全院上下共同努力,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全员参与就业工作的良好局面。200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已圆满结束,截至目前,学院139名毕业生中已有138人就业,就业率99.3% (包括德语在内共178人,175人就业,就业率98.3%);从就业去向来看,国家机关11人,出国深造21,国内考研16,就业以发达地区为主,仅北京71、深圳11,82%;学生就业满意率较高,第一年年薪在1220万元之间的占毕业生总数的将近20%。可以说,基本实现就业率,就业层次,就业满意率三高。

制度保障,领导高度重视,党政齐抓共管

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学院专门成立了学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院长任组长,书记和副书记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其他学院领导、学系主任、学生辅导员等,就业工作小组成员就学生就业指导、准备工作、对外联络、信息沟通、学生推荐等重大问题共同进行研究决策。

召开党政联席会议

实行定期向院务会议通报就业情况制度,以便学院领导及时了解就业工作进展,发现不同阶段学生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对学生就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动员一切力量,做到全员参与就业工作

除了组织保证,领导重视外,学院通过每周召开学系主任会议等形式,动员全体教师参与就业工作,做到及时沟通信息,有效指导就业。

发挥本科指导教师的作用

2003年配备本科指导教师以来,学院根据零起点外语专业的特点按专业配备2名指导教师,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对学生横向和纵向的指导,其中包括对毕业生就业进行辅导。

发挥教学管理人员的作用

学生所修学分不够、成绩不理想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学院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定期汇总学生成绩,在选课学分管理上给予学生悉心指导,确保成功择业。

发挥专职辅导员的作用

学生辅导员全程对就业负责,对用人单位打来的电话、提出的要求,学院负责就业的老师热情主动,做到了事事及时答复,使他们感觉到校方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真正地为学生的前途着想。

此外,还与毕业校友建立广泛联系,每年都有学生通过校友联系就业。

拓宽就业渠道,做好就业准备,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

新生入学教育

就业教育工作前移,在进行新生入学教育时介绍专业就业情况,引导低年级学生关注就业,指导学生做好人生规划。

举办专门讲座

为了消除同学们在择业方面的困惑,学院先后邀请了清华大学职业经理训练中心教练、《清华职业经理人》第一任主编葛秋江先生、法国工商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岳超女士来院讲座。

交流经验

专门邀请在商务部、外交部、知名外企就职、有留学经历和在读硕士学位的杰出毕业生回校传经送宝,与低年级学生交流经验。

信息采集

建立网上交流平台,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展开网上讨论;做学院毕业生整体宣传介绍;开设网上电子简历专区,方便用人单位及时、提前了解学生相关信息。

主动出击,优质服务

积极联系用人单位,用真诚换取信任;在用人单位进校前,院方提前做好准备,收好有意向同学的简历,并分专业做好汇总表,整齐地分专业建档。在招聘现场提前张贴标语,烘托氛围。在招聘期间,学院对考录人员的用餐、休息等都做了精细的考虑,为用人单位提供更多方便,节省了他们的时间,提高了效率,增强了他们对我校的信任和好感。此外,对招聘结果进行跟踪。

做好毕业生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书记、副书记分别就就业准备、就业政策、就业形势、面试技巧等进行宣讲。此外,对强势学生(杜绝浪费机会)、弱势学生(成绩靠后、贫困生等)重点关注,及时做工作,确保整体就业效果。

一直以来,我校学生就业率位居众多高校的前列,许多学生因此选择了经贸大学,这充分证明了我校的整体实力和办学水平。当然,这与学校领导对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学校就业工作小组的正确领导与精心组织,以及学工系统所有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在2007年就业工作形势严峻,就业压力日趋增加的情况下,就业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创新工作思路,传承以往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组织大型专场招聘会,定期举办就业工作沙龙,利用业余时间开辟一对一职业指导咨询服务,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关注和好评。

金融学院:

人性化指导、精细化管理、努力提高就业率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牵涉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就业率也成为大学工作中一个重要的考核标准。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已经成为毕业班的工作重点。按照社会的要求培养好学生是学校的责任,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前提,应该是各司其职干好本职工作。

学院06届毕业生199人(包括两名03级提前毕业的),尽管人数与前两年相同,但是学生全部为京外生源,无京内生源在京就业的优势,加之06年我校研究生两届一起毕业,这对本科生就业产生很大的冲击。本科教学评估对就业率的要求,要保持往年就业率的90%,就业岗位不增加,毕业生总数增大的情况下,06年的就业工作难度之大可以想见。为确保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提前正确分析就业形势,从思想上高度重视。

06届的就业情况是:国内读研的53人占总数的26.63%,出国读研的15人占总人数的7.54%,就业113人占总人数的56.78%(其中包括签协议的82人,签劳动合同的20人,用工证明的11人)继续考研的15人占总人数的7.54%,就业率90.95%。京内就业66人占就业人数的58.4%。就业数字大家手里都有,学院毕业生的特点是参加考研的人多,坚持考研的人多。继续考研的15人占总人数的7.54%,也就是说就业率最高是92.46%,而实际用学校的严格标准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截止到06121590.95%。工作已经做到了最大极限,实在是做不到百分之百。取得这样的成绩是与学生素质、教学质量、学校声誉等等分不开的,就工作来讲,总结一句话就是:人性化指导,精细化管理。

掌握毕业生真实情况

真正了解学生,包括学生的特点、长处、弱点、毛病、心气、家庭背景、各方面的能力等等,越全面越准确越好,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学院06届的学生辅导员庄红岩将他们从大一带到大四,中间没有换人,对学生的情况很熟悉。分析学生的能力、定位等实际情况,得出的结论是:70--80%的学生就业、深造没有问题,不用管,只要整体指导,讲清政策,提供服务就行;510%的学生是考研的坚定分子,考不上再考,根本不就业,主动失业,管不了,对这些人只能是关注他们的情绪,缓解他们的压力;剩下的10--25%是真正的工作重点,不管不行,这部分人是影响就业率的关键,要提高就业率就得在这部分人上下功夫。

时间恰当、方法得当

首先,就业指导工作一定要前移,二、三年级是关键,从大一到大四将工作重心定位为教育、引导、指导、服务。在学生还没有确定目标的时候就讲形势、政策;帮助他们收集信息并分类整理;精心挑选校友开展交流辅导(毕业3--5年的校友对职场认识客观全面,说服力强,效果最好,刚毕业的校友提供的信息太片面,时间太长的,他已经淡忘了自己当初的需求,从心态上与现在的毕业生相差太远)。第二,集体引导和个别指导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对大四的学生跟进式指导,合理分流,在学生面对选择,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帮助他们分析、定位、下决心,副书记和毕业班辅导员多年坚持每周两个晚上为固定值班日,为学生答疑解惑,手机保持24小时开通为学生提供及时的服务。第三,创造条件使学生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学院在北京、云南、福州等地建立了6个实习基地,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自己、了解社会,把社会实践与职业规划相结合,学会与人相处,学会为人处事之道。第四,教学生如何在用人单位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特别是对困难学生,弱势群体,帮助他们增加自信,找到并进行充分挖掘自己的闪光点,形成现实的竞争优势。要想个体指导见效首先要取得学生的信任,要想办法让学生主动来找你,主动找学生来谈,得谈好几次,但是他们主动来找往往只需一次,就可见效。

拓宽信息来源渠道

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在校的各种交流活动,引导学生编织校友交流网,营造一种互相帮助的氛围,利用校友录这个平台,搜集校友提供的就业信息,依靠院领导老师们外出开会的机会获取信息。

加强对毕业生离校后的追踪

要跟踪到每一个人,这点难度较大,但是对于提高就业率很重要,这点今年做得比往年都好。06届学生辅导员起了很大作用。

总之,领导重视是前提,精细化管理是关键,个性化指导是重点,毕业生跟踪是手段。

法学院:

计划好,下手早,工作细,抓落实,讲服务 全面推进学院就业工作

2006年学院的本科生就业工作在学校和学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学院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就业工作进展顺利,取得较好效果。

生源情况及就业形势分析

学院2006届毕业生共119人,来自28个省份,其中北京生源31人,京外生源88人。近两年,法学专业就业一直很不乐观,而且这是院第一次毕业生突破百人,加上研究生毕业三年改两年,院法学专业两个年级的毕业生共150余人,加上法律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共两百左右,2006届本科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还是非常严峻的。近几年,由于法学专业毕业人数的激增和专业就业领域较窄的状况,法学专业就业形势在全国范围来看都较为低靡。鉴于此,要想保持一定的就业率,2006年的就业工作必须要加倍付出,超常发挥,才有可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06年就业情况汇总统计

法学院2006届毕业生119人中,有32人考取了研究生(其中29人考取本校研究生,含4名保送生,另有3人分别考取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和中山大学),占毕业生总数的26.89%21人申请出国深造(其中1人为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到瑞典留学,1人到德国读书,1人到法国读书,其余均到英国和美国留学),占毕业生总数的17.65%59人参加就业,落实就业55人(其中42人签署三方协议,13人签署劳务合同或提供了录用证明,其余4人在京待业或未能提供相应工作证明),占毕业生总数的46.22%;其余7人拟继续考研,占毕业生总数的5.88%。按照学校的就业统计口径计算,法学院2006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截至20061215统计)为90.76%

其中,落实就业单位的55人中有39人在京工作,其余16人就业主要分布在在广州、深圳、上海等大中城市。在所有参加就业的学生中,就业单位主要是企业(包括国企、外企和一些民营企业),还有部分同学在律师事务所就业,在机关或公检法机构中工作的数量较少,另有个别同学在银行系统就业。

就业工作的主要做法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在2006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上还是花了很大的力气,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尽管与兄弟院系相比,在就业率上尚有一定差距,但面对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还是努力把工作做实做细,尽最大可能地提升学院就业工作的效果。工作中,坚持“计划好,下手早,工作细,抓落实,讲服务”。

(一)学院宏观层面: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它不仅仅关系到每位毕业生的个人前途,还是关学院的长远发展。在教育部和学校的就业大方针下,学院领导从战略发展角度看就业,努力为“优质产品”找出路。

领导重视,全院其心协力抓就业。学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院发展和稳定大事来抓。学院形成了一个“学院领导总负责、全体老师参与、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主抓、毕业班辅导员负责落实”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当前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已经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实行双向选择的机制,因此,只有掌握足够的信息,才能抓住更多就业机会。院领导在全院范围内进行动员,希望每位老师都能积极主动地收集提供就业信息,加入到为就业工作出一份力的队伍中来,努力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培养教育层面:毕业生就业工作,最终的决定性因素还是毕业生的质量。所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才是就业工作的根本所在。

强化素质,注重学生能力全面提高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及活动开展中,积极鼓励学生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激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利用寒暑假及课余时间参加专业实习,为找工作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这些实际操作工作,不仅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了专业知识,而且增强了专业技能的操作能力,在实习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余人沟通协调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更好地适应即将踏上工作岗位后的角色转变。

重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念

为了帮助毕业生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当前就业的新形势,学院做了大量的预备“作业”,通过与就业指导中心老师了解、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当年的就业政策等,并及时向学生传达,使学生们对于就业形势政策等尽可能多了解一些。除了不定时给毕业班召开班会外,充分利用网络的作用搞好就业教育工作。在学院网站中开辟就业专栏,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技巧以及就业观念等方面的指导,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积极做好就业前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

(三)工作管理层面: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和毕业班辅导员在学校和学院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尽量把就业工作细化,重在抓落实,努力提升就业率。

早做计划,提前做好就业准备工作

正如上述所分析的那样,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面临的就业眼里是非常大的,既然已经预见到了形势的严峻,就更需要早下手,提前做好就业准备工作。在学生进入大三下学期就在学生中进行摸底,全面了解学生毕业后的大致意向,同时,进一步完善手中的学生基本信息,建立完整的信息资料库,为下一步工作做好准备工作。根据学生上报的意向进行归类:考研、出国、工作,然后分类召开座谈会,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工作。由于距离毕业时间还有将近一年半的时间,许多学生的具体意向尚不是很确定,通过座谈,与学生进一步沟通,必要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探讨发展方向的选择。

分类管理,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进入大四的第一学期,学生对于未来发展方向基本有了明确定位,这是需要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指导。组织考研经验交流会,把上一年考研成绩较好的同学请来跟大家进行沟通,把他们在考研中的成功经验介绍给大家,为正在准备考研的同学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信息。对于出国的同学,一方面前面向他们介绍有关出国的程序问题,一方面督促他们完成出国申请材料的准备工作,同时帮助学生联系一些任课教师,以便学生能够尽快签好推荐信。把近两三年工作的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毕业生请回来为准备找工作的同学做讲座,把他们在找工作过程中总结出的心得与大家分享,向大家介绍简历制作、面试经验等。

建立联络,使学生家长成为就业中的积极因素

学生家长都很关心孩子未来的发展,但很多人对于就业形势及就业政策没有足够了解,所以对于孩子的就业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与家长取得联系,使他们全面了解自己孩子的发展状况,同时也是他们能够进一步了解就业的形势与政策,使他们能够加入到就业工作中来并成为其中的积极推动因素。

立足服务,努力为学生就业排忧解难

通过调查了解,掌握每一位毕业生的意向后,还要做好定期的追踪,根据学生的意向调整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服务。对于个别找工作存在实际困难的同学,要作为工作重点,帮助其扬长避短,改变劣势,抓住时机,尽量帮助其寻找工作机会。对每位毕业生的情况进行登记,有合适的机会及时跟符合条件的学生联系,使他们尽早落实就业单位。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及学院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愉快地走上工作岗位,积极面对未来的人生发展之路。

充满后劲,重在挖掘潜未就业学生

毕业并不是毕业生工作的终点,注重抓好毕业后,未就业学生的追踪工作。在毕业时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全面登记,对于截至毕业尚未落实出路的学生,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跟他们取得联系,对于他们的状况有全面了解,以便遇到合适的工作机会能够及时提供给他们,增大其就业机会。

就业工作中的不足

理论水平不够,指导不够专业

就业指导是一项既需要经验又需要理论指导的工作,辅导员不仅仅是学生就业工作中的服务人员,更是要为学生就业提供指导帮助的老师,所以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要掌握相应的就业政策,并能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帮助。这就需要学院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就业指导工作能力。

欠缺统筹安排,需要工作创新

就业指导工作不仅仅要靠经验,而且要随着每年就业形势的发展不断调整,进行工作创新。学院既要着力于研究当年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就业工作经验的学习研讨,同时也要关注用人市场的变化,做好跟踪调查,走访一些用人单位,这为以后的人才培养及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学习研究更为专业的就业指导知识技能。在就业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培养学生成才为目的,用科学的理论和一定的指导技能,对学生进行分阶段、分层次的发展规划指导。

就业信息来源有限,缺乏拓展精神

抓毕业生工作不能光靠坐在办公室里冥思苦想,这样对于就业率的提高是没什么用的,需要主动出击,积极与用人单位取得联系,尤其是以往招录过学院毕业生单位和部门,更是出击的重点对象,这是托扩就业信息来源的一个重要方法。工作不能守株待兔,要学会包装并推销毕业生,为他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对就业工作的建议

建立分类培养模式,明确分类指导方针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要想确保较好的就业率,并不是单在就业环节上下功夫就行的,更需要学院在之前的教育管理中就做好准备工作。就业工作不能等到大四才开始,而是要在低年级就实现建立起分类培养的模式,让学生尽早考虑未来发展方向,在大方向既定的前提下,针对需求给与学生不同类别的定向指导。学院不仅要在不同年级开展不同层次的发展规划教育,更要在各年级针对学生的目标发展方向进行分类的个性化指导。这就需要加大就业工作中的人力投入,同时需要提高就业工作人员的专业指导技能。

开展更为广泛的社会联络,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

一方面要努力通过教学实习基地,向社会充分展示我们学生的实力,让社会了解我们的毕业生的素质,另一方面,要更多地与用人单位进行联系,主动询问他们的人才需求情况,这也是就业工作中的一个长线环节,也许收益并不止当年。同时,可以通过校友会加强与校友的联系,这也是学院推荐毕业生就业的一条有效途径。

加强政策宣传,鼓励学生支援西部及基层建设

使学生充分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鼓励广大同学为祖国西部建设和基层建设作贡献,主动到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去发挥自己的光和热,这种锻炼途径对于大学毕业生的整个人生发展来说,也许是中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

提供更多的创业指导,鼓励毕业生投身自主创业

大学毕业生不仅仅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和相当的实践操作能力,还要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在毕业生中搞好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展讲座、定向指导等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是自主创业成为一条重要有效的就业渠道,使更多的毕业生以自主创业的形式迈向社会。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