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新闻网讯(法学院供稿)7月19日,“推动数字技术、经济与和平:国际法与比较法视角”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成功举办。本次会议围绕人工智能、数字治理、制裁与反制裁、国际贸易与和平发展等热点议题深入交流探讨,旨在推动技术发展与国际法秩序的良性互动,拓展数字时代全球和平与法律治理的新视野。来自欧洲科学研究所公共行政学院、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伦敦大学、卢森堡大学欧洲法研究中心、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院、北京采安律师事务所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的专家、学者30余人参加会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梅夏英教授出席研讨会并致辞。开幕式由法学院副院长边永民教授主持。

梅夏英副校长在致辞中介绍了贸大法学院在涉外法治领域的发展历程与成就,强调在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各国法学院需加强区际合作以应对挑战,并对外国专家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暑期学校期间的贡献表示感谢,期望未来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智库建设等领域开展合作。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冯辉教授对中外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贸大法学院一贯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高度关注国际范围内的热点法律问题,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平台,加强与境外大学及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共同研究、探讨数字时代的经济、社会与法律问题。

研讨会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由边永民副院长主持,法学院副院长龚红柳担任与谈人。欧洲科学研究所公共行政学院高级讲师Cristina Mariottini,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副教授Seyad Mohamed Sideek,伦敦大学助理教授郑兆祐,卢森堡大学欧洲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Güneş Ünüvar,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副教授 Ciprian Radavoi分别就“风险、责任和监管:理解《欧洲人工智能法案》”“欧洲人工智能法案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人工智能时代的法学实证研究”“外星空间的外国投资保护”“高等教育中的绩点通胀:以澳大利亚高等院校为视角”作主题发言。
第二单元由龚红柳副院长主持,边永民副院长担任与谈人。法学院教授、涉外法治研究院首席专家左海聪,法学院教授、涉外法治研究院副院长薛源,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院教授何启豪,法学院副教授阿瑟·丘,北京采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法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石伟分别就“中美出口管制措施的交锋及其影响”“替代性争议解决在中国的发展”“网络战因应与网络安全保险”“美国制裁:动因、范围、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反外国制裁的司法实践和趋势”作主题发言。
第三单元由法学院李青武教授主持,法学院马超副教授担任与谈人。龚红柳副院长,法学院教授、涉外法治研究院副院长陈卫东,法学院教授丁丁,法学院教授、民商法学系主任徐海燕,法学院教授、国际法学系主任伏军和涉外法治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尚博文,法学院教授池漫郊,分别围绕“在世贸组织下应对特朗普的‘对等关税’:一个合规困境”“中国政府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的展望和实践”“技术对仲裁解决争议的便利作用”“BEPS项目中的转移定价及中国的应对”“稳定币:重塑货币权力的数字技术”“投资促进规则制定与WTO《促进发展的投资便利化协定》的缔结”作主题发言。

闭幕式由陈卫东教授主持,薛源教授与左海聪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学术总结。两位教授指出,本次会议实现了跨国、跨领域的法学对话,为推动数字技术背景下的经济、社会与法律发展提供了有益思路,希望未来持续深化此类国际学术交流,推动法治理论与实践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撰稿:范星辰 审稿: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