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新闻网讯 (国际关系学院供稿)11月22日,“两个结合下的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现代国家建设的中国理论”学术研讨会在校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承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云南大学、山西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校与科研机构的3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交流。

会议开幕式由政治学部部长、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院长戴长征教授致辞。戴长征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结合”论述出发,阐释了本次会议的学理价值与现实意义。

会议第一单元,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主任杨雪冬教授阐述了空间分析对于理解国家变革的重要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政治研究所所长王续添教授分析了统一战线与现代中国国家建设之间的关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陈周旺教授以“国家建设的‘蒂利之问’”为题展开讨论;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庞金友教授认为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需警惕可能出现的“西方式困境”;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陈军亚教授探讨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非正式治理的正式化问题。
会议第二单元,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杨光斌教授阐述了历史本体论对于重塑比较政治学研究方向的意义;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方盛举教授分析了“社会稳定的生成逻辑”;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正绪教授主张以“后选举主义”突破对民主的狭隘理解;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政府管理学院段德敏长聘副教授围绕欧洲整合中的主权问题展开论述;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副院长姚璐教授阐释了“全球治理倡议”这一标识性概念。
会议第三单元,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苏毓淞教授解析了“再生式社会科学探究:定量与定性推论的综合路径”;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许开轶教授分析了数字政府的技术资本侵蚀问题;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张等文教授探讨了当代中国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机制问题;戴长征从国家制度的视角论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比较优势。
会议第四单元,中国人民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国际关系学院吕杰教授从理论创新的视角提出了推动中国自主的政治学知识体系建构的可能路径;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马华教授围绕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扎根之路展开论述;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院长刘训练教授回顾了贸大历史上的重要学者何永佶先生的学术生涯;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家治理研究院董成龙教授阐述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地理学;我校国际关系学院张孝芳教授通过案例论述了抗日根据地体系中的政策协调问题。(撰稿:余艳红 秦博文 审稿:李航敏 黄戈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