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学院的高速发展,近两年保险学院新进教师较多,年轻老师需要尽快提高教学水平,为此,学院建立了“结对子工程”,新老教师一对一帮教,同一门课,老教师带新教师同上,发挥老教师经验丰富的优势和示范性作用,使学院的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快速成长,今年,保险学院全体老师教学质量评估成绩均在82分以上,所有指标平均成绩均在93分以上,综合平均成绩达到了93.6分。在上学期的教学评估中,郝君富、祝伟两位年轻老师的课程还进入了学校前10%的行列。2012年,保险学院共有20余位学者来院交流,外聘的学者、专家带来的新的学术空气开拓了保险学院老师的知识视野,使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融入了更多的前沿内容。

青年教师试讲
保险学院一贯重视和鼓励教师积极申报校级、市级和国家级的教材和精品教材项目立项,本学期保险学院于海纯的《保险法合同教程》、孙洁的《社会保障学》均已进入验收阶段。2012年学院孙立娟、荆涛分别获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
教学改革创新成果凸显
为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学院狠抓课堂教学管理,制定了一系列措施:领导定期听课;集体备课制度、系主任听课制度、新进教师试讲制度等,在制度上保证了课堂教学水平。
学院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实施模拟教学、案例教学,在案例教学方面建立案例库,搜集大量典型案例,形成案例共享。于海纯副教授创新讨论式教学,由两位教师同时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其中一位教师主讲,另一位教师坐在同学中间,当主讲教师讲授完一个知识点时,另一位教师对上述教学内容提出疑问,引导同学们思考与讨论;师生间就学术与实务中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交流。这种方式不仅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启发了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授课内容。
学院利用我校学生外语水平较高的优势,引进国外优秀的教材,在《财产与责任保险》和《再保险》两门课中选用了美国CPCU考试教材,CPCU考试教材注重理论在实务中的应用,对于实务性较强的保险专业课程适用性尤佳,在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创新型课程建设 培养拔尖人才
保险学院的课程以风险管理为中心,注重风险管理与保险理论方法的训练、精算与金融产品的研究、兼容以老龄化风险管理理论为依托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形成三足鼎立,均衡发展的课程体系。

美国天普大学副院长Rajan Chandran一行访问保险学院
在注重三个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同时,积极开发特色课程,保险学院经过近两年的前期准备,于2012年9月正式开始实施精算与风险管理实验班的培养计划。该实验班旨在培养适应国家现代化需要,具有扎实的数学、英语功底,宽厚的经济学、金融学、保险学、统计学等相关领域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最新的精算与风险管理理论、方法,具备从事精算与风险管理专业研究及实践工作良好技能的现代精算与风险管理高端研究型人才。实验班现规模为30人,在2012级新生中采取自愿报名,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新生报名踊跃,(报名学生接近100%),最终入围学生通过选拔考试体现出来的综合能力突出,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强烈,并对本硕或本硕博连读的未来规划有普遍的先期认可,较好吻合了实验班培养的人才要求。
国际化培养特色保险人才
保险学院大力推进与国外名校的学生联合培养计划,2012年初,王稳院长访问圣约翰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卡斯商学院,并与圣约翰大学签署了两校合作备忘录,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卡斯商学院等进一步探讨本科2+2、硕士1+1等多层次合作意向,目前保险学院已与美国肯特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成功签订精算专业相关合作培养协议。今年7月,保险学院大四学生李雪超同学通过美国天普大学与我校的DBMD国际本硕项目合作,顺利去美国留学,12名精算专业本科生进入英国肯特大学、曼彻斯特大学进行学习。
积极推广双语及全外语教学,截至本学期,保险学院共开设了11门双语、全外语课程,其中曾立新的《再保险》课在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本科教学评估中,获得外语类授课前10%的荣誉。
在我校暑期课程项目中,保险学院聘请了两名国外著名专家为我校本科生讲授《保险公司衍生品——市场与价格》、《欧盟保险法概论》,同时保险学院又积极筹备明年的暑期课程,并向学校提交了5门面向本科学生的全英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