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要闻] 党委中心组学习习近平讲话 研讨学校发展定位

发布时间: 2009年05月18日 编辑:

校新闻网讯(记者小轩)514日上午,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专题学习会,主题是深入学习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同志在高校学习实践活动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紧密联系学校实际,研讨如何在学校科学发展上水平、明确办学定位和学科布局、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上下工夫。

党委书记王玲主持学习会,校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张汉林教授、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杰教授应邀作主题发言。陈准民校长等校党委中心组成员、中层党政一把手参加学习。

张汉林:关于我校办学定位和学科布局的思考

张汉林教授在题为《学习习近平重要讲话,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关于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布局的思考》的专题发言中,谈了科学发展观重在落实、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办学定位和学科布局的分析、我校的学科定位、我校的办学定位等四方面观点。

张汉林认为,我校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初步形成的统一认识是,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工作,是问题和矛盾的聚焦点。学科建设是学校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生命线,是全校师生党员最为关注的问题。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最突出、最严重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学科建设方面。学校面临的是学科建设整体上的问题,学校学习实践活动《学习调研阶段总结和分析检查阶段动员报告》已明确指出,长期以来学校发展面临着学科点少,科研平台少,科研成果少,师资力量分散等问题。按照教育部公布的高校学科评估结果(2007-2009年)来分析,我校的学科建设面临重大挑战,必须解决学科布局、科研基础、学科平台、学术队伍、科研投入等方面明显存在的不足。

张汉林对国内外一流大学、特别是国内财经类大学的办学定位和学科布局进行了对比分析。他指出,世界一流大学都是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其发展模式是多样化的;世界一流大学的主体学科多为基础学科且具有高水平,主干学科为品牌学科且力量雄厚,特色学科优势明显且特色突出,支撑学科力量雄厚并形成互为支撑的学科网络,一流学科的背后都有实力雄厚的支撑学科,互为基础、互为条件。我国高等财经院校、特别是重点财经大学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已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单一的财经类院校,绝大多数院校除拥有经济学、管理学门类外,还根据学科交叉、渗透的原则和人才培养的要求,逐步向法学、文学、理学、工学乃至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等学科门类拓展。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东北财经大学等都体现出这种情况。

张汉林提出,我校学科定位,须立足于中国的现实,适应中国快速发展的需要。中国快速发展体现为如下特征,需要大学的学科定位也要作相应的调整:第一,中国的世界地位在上升,作为大国承担了国际责任,需要培养外语好、知识丰富、有很好的国际眼光、有为全人类服务的心胸的人才,大学要负起这种责任。第二,中国实施对外开放,积极融入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的本质特征,全球化表现为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尤其是全球化的重点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服务外包成为其重要表现形式,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科定位于服务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需要。第三,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反思,要求调整全球化模式,加强国际经济协调,完善国际经济规则,对此我校主要的学科都能够参与进来,如国际贸易、世界经济、金融、国际法、企业管理(跨国经营)等;该问题也需要从多学科、多视角进行分析,更全面、客观地进行研究,如马克思主义理论、国际政治学等。

张汉林提出,我校学科定位要强化优势,弥补劣势。特色源自于优势,优势铸造特色。我校现有优势在于三方面:一是首都优势(相对于全国其他地方的学校而言),首都作为政治中心,中央政府部门聚集;作为区域经济中心,大量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跨国公司聚集,能够对我校现有学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二是部门优势(也是历史累积优势),我校原隶属于外经贸部,对外贸、外资、等涉外工作熟悉,了解相关法律、政策动态,参与政策制定;逐步发展起国际贸易、国际法两大优势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三是国际化优势,我校研究和教学内容国际化、人才队伍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拥有外语学科具有语言优势、对外联系紧密、了解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历史文化情况。目前我校对这三大优势的利用还存在不足。强化优势,就是充分利用这三大优势:利用首都优势,完善学科布局,建立与涉外中央政府部门紧密相关的学科体系,建立与大型企业紧密相关的学科体系;利用部门优势,加强与商务部的联系,大力发展与商务工作紧密联系的学科;利用国际化优势,大力发展外语学科,尤其是作为世界主导性语言的英语学科。我校目前的劣势,表现为实务、政策强但理论弱,特色学科强但支撑学科弱,其根本原因在于原先定位于行业特色学校,学科布局明显不足;仅仅发展个别应用性学科,对基础性学科、支撑性学科的布局不足,发展不够。弥补劣势,就是要拓宽学科门类,建立和强化基础学科、支撑特色学科,选择与已有特色学科联系最紧密、与三大优势联系最紧密、具有交叉学科特色的学科,培育新的培育新的特色学科。

张汉林提出,在未来的学科布局中,要特别注意学科联动。要搭建学术科研平台,鼓励学术团队以学科为中心,以学科带头人为龙头,搭班子、建队伍,组建独立的科研教学实体,这样可以为他们提供展示能力的舞台;鼓励学术团队以问题为中心,组建非实体的科研平台,以实现科研资源的共享以及对重大问题的集体攻关。

张汉林认为,在众多层次的高等财经院校中,作为国家队成员的我校,应做最高层次的财经类学校,其特点是科学研究强、研究生教育强、本科教育精。我校要致力于建设国际化、有特色、多科性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加快从教学研究型大学向研究教学型大学发展步伐,最终建设成为研究型大学。在学科定位上,要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文学为主干学科,以国际贸易、国际法、企业管理、商务外语等为特色优势学科,积极发展数学为主的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以及信息技术为主的工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政治学等基础支撑学科,形成特色鲜明、基础宽广、相互支撑、优势互补的涵盖经、管、文、法、理、工、哲等的学科体系。要适度提高研究生培养规模,稳定本科生教育规模,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基础宽厚的、专业扎实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要立足首都,面向世界,服务于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及对外开放事业,致力于成为开放经济的人才培养基地、政府决策的思想库、学术交流的中心、信息沟通的平台。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努力方向,在于针对目前在师资队伍、科研水平、人才培养上的不足,加大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奖励;完善学术队伍,力争增量一流,存量优化;适度提高研究生培养规模,着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完善研究生科研奖励制度

丁志杰:用经济思维谋划学校的科学发展

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杰在题为《用经济思维谋划学校的科学发展》的专题发言中,谈了学校发展定位的重要性、学校定位的重点要求、学校学科建设的战略设计等三方面观点。

丁志杰指出,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广大教师对对学校的学科建设予以高度关注,对学校加快发展寄予厚望,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兼听则明,认真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发展问题。我校是一所具有很高社会美誉度的大学,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有历史传统的积淀,有一批知名的高水平专家学者,培养出一代代高素质人才,这是学校发展的宝贵基础。学校目前正处于痛苦的转型,因为种种原因,学校守成的因素较多,发展相对变慢。如何转型,需要我们作出正确的抉择。

丁志杰指出,进行发展定位的选择,应当特别注意把握两点要求,一是高水平,二是有特色。高水平,首先是学科的高水平。目前,国家、社会对教育的资源投入,都在向高水平领域集中。没有高水平的学科,学校将很快无立足之地。时不我待,我们要有紧迫感。要拓宽学科门类,大力建设高水平学科点,大力建设支撑学科。有特色,首先要在学科和人才培养方向挖掘特色,强化我校的外经贸优势。要注意发挥比较优势,特别关注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丰富学校特色的内涵。要继续巩固已有的优势,挖掘和培育新的增长点。

丁志杰提出,进行我校定位的战略设计,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正确把握和处理学校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问题。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要按照研究师生高度关注的学校发展问题。在转型时期,学校发展以人为本还有一个特殊含义,这就是人才队伍建设,这里的“人”应该是“大师”,应当培育高水平的学术团队。二是统筹兼顾,要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进行学科建设的资源配置时,应分门别类,将学科分为已有优势学科、必须加快步伐上水平的学科、新兴学科等,实行差异化指导,差异化配置。三是要高举高打,增强竞争力和影响力。要努力提高学校的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要创造出反映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学科上水平,要坚持高举高打,新兴学科的培育必须高起点起步,配置一流的学术带头人、一流的领导人和组织者。四是兼容并包,建立有发展活力的体制机制。要有学术宽容,对特殊人才、特色工作要留给空间,要注意评价标准的科学化和相对多元化。在现有工作中,要处理好不同层次、不同工作特点的教职工群体之间的关系。五是规则治校,加强科学管理。要高度关注学院院长学术弱化的现象,避免“院长行政化”,通过规则治校的途径,使学院院长们从一般的琐碎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五是导向明确。要继续加强竞争激励制度的建设,大力消除“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

王玲:掌握思维新方法,把握发展新机遇

校党委书记王玲在专题学习会上作总结点评。她首先高度评价了两个主题发言,认为两位特邀同志的主题发言,准备充分,思考深入,对我们进一步思考学校发展问题特别是学科建设问题,具有重要启发参考价值。

王玲指出,两个主题发言展示了如何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转化为实际工作思路的方法。方法论至关重要,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理念问题、方法论问题都首先要解决,没有科学的思维方法,也就没有科学的发展理念。从两个主题发言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除了运用传统的方法,我们还必须掌握多种新的思维方法。要注意时空的方法。要树立时空意识,分析问题,要看历史、看现状、看趋势,看自身、看别人、看竞争对手,看领域内、看领域外、看全局。特别要跳出现有圈子,跳出现有区域看问题,宏观着眼,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分析把握问题,协调处理问题。要注意联动的方法。学科建设要实现学科联动,学科发展要达到统筹协调,要强调发挥合力、凝聚力量。要注意博弈的方法,特别是要注意合作性均衡的问题,要明白学科建设并不是非此即彼、你死我活,要树立互利共赢的意识。

王玲强调,思考我校的科学发展观问题,必须注意研究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适应国家、社会发展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她特别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全球化的重点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服务外包成为其重要表现形式,这是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是我校发展必须抓住的宝贵机遇。社会上已经兴起“服务科学”,在服务科学下面,有很多具体的学科、专业范畴,我们对外经贸大学的很多学科,都可以发挥在服务外包等领域的优势。对这方面的问题必须加紧研究,拿出工作方案,开展重点项目的建设。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加速,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在加快,我们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也必须要进行布局调整和结构升级,要在把握新机遇中找到发展空间,占领竞争前沿和制高点。

王玲说,学校科学发展是学校师生的共同利益,学科要做强,平台要做大,每个人都有发展空间,这就是发展。我们要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认识,理清思路,破解难题,真正达到思想认识有提高,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