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贸大新生:文星闪耀,乔木峥嵘
【编者按】时值九月,秋意渐浓,正是一年好景,恰于惠园逢君。2021级新生们已自五湖四海而来,即将开启与惠园相伴的四年之旅。且看,他们少年意气,壮志凌云,胸中有文墨,遇事有担当,怀揣着个人理想与家国情怀,展望着大学这一人生新篇章。贸大新生们,流光溢彩的校园生活等你们慢慢体验,良师益友等你们慢慢结交,请让贸大做你们梦想的土壤,辛勤浇灌,与我们一起守候各自独特的成长。2021级新生们,我们想听听你们的故事。
邓永欣:二千人中最少年
邓永欣,生于2006年11月20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电子商务类2021级本科生,来自河南省,毕业于淅川县第一高级中学。
勤勉者,不以年幼而怠;志坚者,不因岁月而移。又是一年开学季,在贸大的两千多名新生中,有这样一位姑娘——不到十五岁的年纪,却已经以优异的成绩,迈进了大学的校门。她就是邓永欣。
尽管年龄小,但邓永欣从不因此对自己降低要求,也不认为就理应受到大家的照顾。“我其实很少去关注自己年龄小这件事情,”她说,“平时比较按部就班,关注更多的是如何努力去把每一件事做到最好。”
在学习方面,邓永欣有着属于自己的方法:“上课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听讲,把老师讲的每一点认真消化吸收。课下有目的地列下自己的计划,然后按顺序去完成。”在她看来,这两点是最重要的,看似简单,但坚持落实下来也不是容易的事情。计划没有完成的时候,邓永欣也会感到很焦虑,这时她便会独自站在走廊里,看看风景,吹吹晚风,心灵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治愈和宁静,然后更好地投入接下来的奋斗。
邓永欣小小年纪上大学,绝不是浮躁的急于求成,也绝非是对速度的一味追求。相反,她的身上透出一股沉静之气,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也有着清醒的把控。拒绝浮华,把握韶华;不耽繁华,绽放年华。“听从内心的节奏,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下去。”她的声音之中饱含着力量,传递着仰望星空的追求,更有着脚踏实地的坚守。
入学较早,小学跳级,一路走来,邓永欣在班中总是最小的学生。回忆过去的学习生活,她腼腆地笑着说:“没有因为年纪小遇到过很多困难,其实反而更容易得到同学们的帮助。”初中时,有一次她生病了,但不愿错过考试,因而不想请假,班长担心她的身体,对她说道:“你先请假去看病吧,有什么事情我帮你顶着!”邓永欣讲到这里笑了起来:“班长的话我到现在都记忆犹新,想起来心里就暖暖的。”提起自己以前的同学们,她表示自己总能和大家融洽相处、打成一片,语气中洋溢着欢快。
邓永欣最想感谢的就是自己的父母:“他们坚定的支持与陪伴,鼓舞我一路向前。”她的母亲是一个要强的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是先以身作则。“母亲喜欢看一些有哲理的书,教我去反思,并将做人的道理渗透在我的生活中。”在这样润物细无声的家庭教育中,她不仅拥有好成绩,更有一个好性格。她的身上是满满的正能量,常常往好的方面鼓励自己、鼓励别人。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对于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邓永欣充满了期待:“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学习更多的知识。”除此以外,她还想去图书馆读自己喜欢的书,交许多好朋友,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希望能够在大学得到锻炼,遇见更好的自己。”邓永欣说。
徐睿怡:保持热爱,奔赴山海
徐睿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法学类2021级本科生,来自江苏省,毕业于江苏省海门中学。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徐睿怡给笔者的感觉便是这样蕙质兰心的女孩。自三年级起至现在,百余篇习作作品发表于各类报刊杂志。回望自己的写作之路,她特别想感谢自己六年级时的语文老师,他带着全班同学为许多杂志社写约稿,那时候,徐睿怡每天回家除作业外,还要写一篇近千字的习作。那一年,她不仅在各类刊物上发表了多篇文章,还养成了坚持写作的习惯。回忆从前发表的文章,她将他们比作“熟悉的陌生人”,每一次翻看,她在回溯落笔时的心境的同时,还能看到新的东西。
谈起写作的兴趣的产生,徐睿怡认为对写作的兴趣始于阅读。她的阅读之种播撒在二年级的一个傍晚,爸爸带回来一整套《皮皮鲁和鲁西西》,每一本都五六厘米厚的它们,并不包装精美,甚至有一股淡淡的油墨味,但她爱不释手,它们让她联想到爸爸和爷爷常看的书,那些在书摊上淘到的、携带夜风、称斤买的书。晚上八点钟到八点半是她的阅读时间,从最初的一本《皮皮鲁和鲁西西》到更多作家不同风格的作品,从童话到小说散文……随着年龄增长,她读过的书越来越多,知识面也越来越广。书页纷飞,一个日益精彩的世界在她眼前构建起来,提笔的愿望也日益强烈。
与此同时,她的写作之路开始了,写作的启蒙点播起点是小学某个退休老教师的家,她在那位爷爷家里学习写作技巧,并不严肃的课堂,古旧的小楼,作为奖励挑选的书籍《我的爷爷聂荣臻》,这些涓滴溪流似的帮助,助推着她在写作路上越走越远。如同良性循环循环,她的文字受老师的夸奖越来越频繁,她对写作的热爱也越来越深。
写作之于徐睿怡,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对内,这是一种与心灵对话的过程,不断写作也越能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因此不断学习着;对外,也是寻找知音、与世界融合的过程。她说:“我意识到一种快乐,就是普通或不普通日子里的故事变成了一个个铅字,期盼着成稿的那一刻分享给更多的人。我抛弃了之前写日记的自我要求,而是有感而发,因此抛去夸奖,以文会友,记录生活,写作变成了单纯的热爱。而且从热爱中,还能不断窥见逝去的童年。”在铅字的罅隙里传递温度,用笔墨之间的情怀连接世界,保持热爱,兼具才气,徐睿怡足够幸运,也足够努力。
人生如一场大遇合,徐睿怡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遇到贸大,是一种缘分。在经历新高考的轻微失利后,她重新审视了一下自己的选择,果断将一位认识的姐姐所在的学校也就是贸大加入了志愿,本来抱着冲一冲的想法,最后幸运地被贸大法学院录取了。谈起为什么选择法学,她说,在一次关于研究家族的历史写作中她意识到,中国是一个需要法制的社会,更是需要法治的社会。理想和现实的碰撞,点燃了她的社会责任感,如她所言,“邓小平曾经将民主与法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两大保证,我希望能参与到这一项事业中来,尽管只是沧海里的一滴水。对于我自己,是怀着理想而来的;对于法学本身,它也需要有理想的人加入进来。”徐睿怡希望投身到时代发展的洪流中,改变一些什么,重新创造一些什么。
展望在北京即将开始四年的生活,徐睿怡希望自己更加独立,有独当一面的、果断决策的能力,成为靠谱的成年人。学业上有所成就的同时广泛拓展兴趣,锻炼能力,开辟新天地。祝愿徐睿怡保持热爱与坚定,经历世事而不失少年意趣,在惠园度过充实且快乐的大学生活。
(记者:董源 黄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