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全球财经连线》2025-09-09)
中国连续三个月实现进出口“双增长”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国的港口依然在忙忙碌碌。新能源汽车从厦门港出发,驶向阿联酋迪拜杰拜勒阿里港;日照港则装载着各类工程物资,驶向马尔代夫项目锚地。
海关总署9月8日发布最新数据:8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3.87万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出口2.3万亿元,同比增长4.8%;进口1.57万亿元,同比增长1.7%。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8月当月出口、进口均增长,已连续3个月实现双增长。今年前8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达29.57万亿元,同比增长3.5%。从数据看,中国外贸呈现出怎样的态势?连续“双增长”的动力来自哪里?
对此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8月实现连续三个月双增长,说明年初以来外贸数据表现出很强的韧性。特别是在外部环境持续波动的背景下,出口增速明显偏强,1-8月的同比增速与去年全年基本持平,超出了市场普遍预期。

今年以来,我国外贸多元化取得显著进展,对东盟、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口已占整体出口50.5%,有效对冲4月以来对美出口大幅下滑。美国加征关税过程反复多变,一季度出现对美“抢出口”,二季度对其他经济体“抢出口”和“转出口”效应发酵,也是支撑出口增速偏强的重要原因。最后,国内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势头强劲,产业升级对出口有很强的推动作用,这个主要体现在汽车和芯片出口上。我们国家独有的产业链优势会经受住这一轮外部冲击的考验。面对外部环境波动,宏观政策将拿出务实管用措施:主要包括支持企业出口转内销,通过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帮助拓展内销渠道;加大对出口企业定向金融支持,对暂时困难的出口企业不断贷不抽贷,扩大出口信保承保范围和覆盖面;各地增加企业境外办展参展支持,促进跨境电商发展;着力稳住美国之外的出口市场,与更多的经济体签订或升级更多自贸协定,商签互免签证,强化外贸企业服务保障,帮助企业稳定开拓海外市场。预计全年外贸保持正增长,就业基本稳定。整体上看从各类支持政策充分发力的背景下,今年我国外贸出口会保持正增长,外贸领域的就业会保持基本稳定。
加速贸易伙伴多元化
中国外贸稳健增长同样离不开遍布全球的贸易网络。9月6日,粤港澳大湾区首次开行直达土耳其的中欧班列,满载家用电器、服装、鞋靴等货物的X9024次班列从广州国际港驶出,预计20天后抵达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今年前8个月,中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合计进出口15.3万亿元,同比增长5.4%,占中国进出口总值51.7%;东盟、欧盟分别为第一、第二大贸易伙伴,同比分别增长9.7%和4.3%。中国对构建”一带一路“国家和东盟进出口增加显著,未来还有怎样的潜力?
对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表示:中国最近的外贸结构尤其地理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趋势就是发展中国家占比不断变高,发达国家占比下降,这是一个总的趋势,这背后的驱动因素有很多,贸易政策当然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从趋势来看,这个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

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我们产业结构的变化,随着我们的产业升级,我们越来越多的生产中间产品、生产机械设备,这些产品的主要需求不是在发达国家,因为发达国家的制造业规模是在缩小的,而发展中国家对这些产品需求更大。另外一个原因是,以前我们的外贸是一种利用外资驱动型的,吸引外资驱动我们的对外贸易。但现在我们对外贸易在相当程度上已经是一种对外投资驱动型的对外贸易。为什么我们跟东盟之间的贸易关系越来越近?因为东盟是我们对外投资最重要的目的地,我们有大量的企业去东盟投资,我们跟东盟形成了一种中国的投资驱动的关系,这会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将来我们的一个主要方式是对外投资,对外投资会产生新的贸易结构,而且无论是投资还是贸易,都是一个以发展中国家为主。最近两个月数字表现不错,但是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关税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显现,包括美国推动的一系列贸易协议效果也还未落地,所以从大的方向上来看,至少今年或者明年我们整体的外贸会受到较大的冲击。但是随着对外投资及供应链不断调整,美国政策变化的影响将被逐步吸收。短期的冲击肯定会有,但是我们会去慢慢适应。对于其他国家的贸易,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机电产品成为出口“明星”
如果说“卖给谁”决定了市场的广度,那么“卖什么”则衡量价值的高度。前8个月,中国出口机电产品10.6万亿元,增长9.2%,占出口总值的60.2%;其中集成电路增长23.3%,汽车增长11.9%。以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新三样”正在快速增长,同期劳动密集型产品、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小幅下滑。那么中国的机电产品在国际上有着什么样的优势?为何能稳居出口的“C位”呢?中国的外贸结构下一步应该如何进行升级?
对此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彭波表示:一是完整的产业链和强大的制造能力;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产业体系,能够为机电产品提供从零部件到整机的全配套,在生产效率、成本控制和快速反应市场变化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满足全球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二是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中国在机电领域的研发投入不断加大、技术进步显著,从早期的家电、手机到如今的”新三样“,中国制造业不断涌现出新的领头羊,在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领域不断实现突破和竞争力提升。三是贸易伙伴多元化形成有效缓冲;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国积极拓展东盟、非洲和欧盟等多元化市场,前八个月对东盟、欧盟和非洲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这种多点开花的贸易格局有效的对冲了单一市场波动的风险,为机电产品的出口形成了稳定的出口空间。

基于当前国内的坚实基础和外部的复杂环境,中国外贸结构的进一步升级将聚焦于”量稳质生“,具体包括:深化技术创新优势,拓展绿色贸易,在巩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领先地位的同时进一步推动绿色贸易发展,加强与一带一路连线国家与东盟等贸易伙伴的深度合作,把出口优势转化为全球产业链标准影响力;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赋能传统制造业的升级转型,提升出口产品的质量化水平和附加值,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未来的出口增长有望在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领域取得新的突破;激发民营企业活力,民营企业的进出口已占总额一半以上,是当之无愧的出口主力军,政策将持续支持其创新创牌,鼓励开拓新的市场,不断增强外贸整体韧性与活力。
附原视频链接:https://m.21jingji.com/article/20250909/herald/11ca80632d28b704e0c743bd9866f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