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贸大 > 正文

媒体贸大

《石油商报》:(董秀成)油田企业发展绿电前景广阔

发布时间: 2025年10月20日 编辑: 雨晴

(来源:《石油商报》-《双碳三新周刊》 2025-10-19 第5版)

董秀成

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今年9月24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再次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在此背景下,中国油田企业正在加速转型,绿电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油田企业发展绿电业务已经取得成效

近年来,中国石油部分油田企业开始积极发展绿电,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玉门油田已建成6个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超54万千瓦,发电量超过10亿千瓦时/年。

8月25日,玉门市红柳泉新能源基地一期50万千瓦风电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项目投产后全容量并网发电后可输出绿电9.85亿千瓦时/年,等效减碳76.83万吨。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85兆瓦/260兆瓦时,这个项目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部分作业区实现了用电光伏化,并利用绿证抵消少量外购电带来的碳排放。同时,玉门油田还积极开展绿电交易,绿电销售量和价格保持稳定。

青海油田格尔木燃机电站重启及配套新能源项目已累计发电突破6亿千瓦时,乌图美仁凯驰100万千瓦光伏电站已顺利并网发电。截至6月底,累计上网电量超 3 亿千瓦时,实现清洁能源替代3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7.98万吨。2025年3月,取得电力业务许可证,正式迈入发电、售电新领域,还取得绿证超20万张,单月签订绿电合同量突破1亿千瓦时。

油田企业发展绿电业务符合国家政策

2022 年 1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油田企业发展绿电业务符合这一政策导向,符合国家能源发展的整体战略。

2023年2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为油气产业和油企发展新能源指明了方向。油田企业可依据此方案,利用自身优势布局绿电业务,如在油气田附近建立自备新能源电厂或与电网公司签订绿电直供协议,开发分布式新能源,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与控排减排。

2024年5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 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要着力提升电力系统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部分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可适当放宽新能源利用率目标,原则上不低于90%,这为油田企业发展绿电业务提供了政策空间。

2025 年 5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鼓励各类经营主体投资绿电直连项目,以满足企业绿色用能需求,提升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水平。

油田企业发展绿电业务符合自身发展需要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油田企业发展绿电业务可减少碳排放,提升能源产品“含绿量”。例如,吉林油田通过发展新能源业务,今年上半年新能源发电量突破 7亿千瓦时,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130 万吨,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提升。油田企业用电量大,光伏发电高峰时段与油田油气生产用电高峰时段一致,且光伏电价低于外购电价。中原油田通过发展光伏业务,减少了电网购电量 15%左右,有效降低了吨油成本。

此外,油田生产具有连续性,对电力供应的稳定性要求高。光储一体化设备可作为无功补偿装置,提高功率因数,不仅能降低电量在线路运行中的能量损耗,还能在没有现存供电电网的情况下单独运行,保障油井用电。例如,华北油田的光储一体化设备可助力无电地区油井实现孤网零碳用能。

在海上风电业务方面,油田企业可以发挥海洋工程优势,通过油气平台和海上风机的生产、运营、检修协同降低成本。

油田企业发展绿电业务的优势突出

油田企业发展绿电业务的优势突出。资源优势:油田企业拥有废弃井场、油气集输站场、输油输气管线沿线等闲置资源,这些区域多位于光照充足或风力条件较好的地区,无需额外大规模征地,可直接用于布局光伏、风电项目。

技术与工程优势:油田企业在能源开发领域积累了成熟技术能力,如海上油田的海洋工程技术可直接复用至海上风电项目。同时,油田在设备运维、安全管理、大规模项目管控等方面的经验,可无缝迁移至绿电项目运营,保障项目高效稳定运行。

产业协同优势:一方面,绿电可直接满足油田自身生产用电需求,实现“自发自用、余电上网”,降低外购电价成本,并规避电网供电不稳定对生产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依托现有油气销售网络与客户资源,拓展“油气+绿电”综合能源服务。

基础设施优势:油田企业已建成覆盖广泛的油气集输管网、交通路网、变配电设施等,部分可改造用于绿电项目的电力输送与调度。同时,油田内部的办公、生活区域可作为绿电消纳场景,形成“生产+生活”一体化的绿电应用闭环,减少电力输送损耗。

油田企业发展绿电业务具有广阔市场空间

油田企业内部消纳需求大,生产用电量大,且部分生产环节对电力稳定性要求高,发展绿电可满足自身用电需求,降低用电成本。例如,长庆油田在2647个站点布设分布式光伏,总装机突破 30 万千瓦,日发电量超 200 万千瓦时,为万台抽油机提供稳定绿电。同时,随着油田企业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对绿电的需求将持续增加,如江汉油田油气板块绿电占比在今年上半年已达 20.18%,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油田企业绿电外送有潜力,可依托资源优势打造外送通道。例如,吉林油田依托吉林省“陆上风光三峡”的资源优势,昂格55万千瓦风电项目成为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绿电外送基地;与国家电网吉林省电力公司合作建设的白城 500 万千瓦“风光气”一体化基地,预计投产后外送绿电120亿千瓦时/年。

油田企业还可以抓住碳交易市场机遇,绿电项目可带来碳资产收益。如吉林油田 15 万千瓦自消纳风光发电项目作为中国石油首个新能源国际碳资产项目,同时推进 8 个余热项目碳资产打包开发,通过碳交易增加收益。

此外,油田企业综合能源服务市场广阔,有望利用现有贸易营销体系基础,为客户提供“油、气、电”综合能源服务,增强客户黏性。

作者系能源学者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