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建工作 > 正文

党建工作

铭记历史守初心,砥砺奋进担使命——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党委组织师生迎“十一”红色观影《南京照相馆》

发布时间: 2025年09月30日 编辑:

校新闻网讯(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党委供稿)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抗战精神,增强师生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9月28日下午,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党委组织“铭记历史守初心,砥砺奋进担使命”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光影艺术引导师生回望中华民族屈辱,感悟“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伟大真理。师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共50余人集体观看电影《南京照相馆》。

本次观影所选取的红色电影《南京照相馆》,以1937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为历史背景,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华东照相馆学徒罗瑾冒死保存日军暴行照片,并最终整理为审判谷寿夫等战犯关键证据“京字第一号证据”的故事。影片通过吉祥照相馆这一微观场景,聚焦普通市民从求生自保到觉醒抗争的转变,以“照片洗印、保存、传递”的主线,艺术化再现了普通民众用生命守护历史真相的壮举。

观影过程不少师生难以抑制胸中悲痛,深刻体会到和平的来之不易与国家独立的深刻意义。当片尾将当年历史影像与今日南京繁华景象并置时师生们表示深受震撼。

此次观影既是一次成功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也是一堂深刻的党性教育课。师生们纷纷表示,要将观影带来的深切感受转化为实际行动,在今后的工作与学习中,以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于教育事业和国家建设当中,让抗战精神照亮前行之路。(撰稿:王秋蕴 审稿:高媛)

师生感悟如下:

北京市先进工作者、中国WTO研究院周念利研究员:1937年的南京因遭受日军暴行侵略已经是人间地狱。电影《南京照相馆》重点刻画了邮差阿昌从怯懦到觉醒的转变,再现以照相馆金老板为代表的南京民众冒死保存日军暴行底片的历史细节。看完影片之后,心情一直无法平静。今天的和平弥足珍贵,我们一定勿忘国耻,积极为国家做贡献,国家发展强大才是硬道理!

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党委组织员王秋蕴:观影后深感无数的先烈同胞用自己的生命,铸就我们的今天。国家之兴,是源于中国人民血脉的家国担当,是源于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坚韧底色。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历经沧海桑田。今日祖国强盛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做到“铭记历史,吾辈自强”,以青年智慧贡献民族伟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党委学生第二党支部委员田佳琪:观看《南京照相馆》对我而言是一次沉重的情感洗礼。我为日军的残忍而震惊,为同胞的境遇而悲愤。在无尽的黑暗中,如“吉祥照相馆”那般千千万万挺身而出的记录者,用生命守护真相之光。影片结尾,当三十万亡灵的集体目光投向历史的审判台,目光中,有对罪恶终被严惩的释然,但更深沉的,是对一个崭新、强大中国的无限期盼,这于我们新时代的青年是一份无声却振聋发聩的嘱托。

中国WTO研究院博士研究生预备党员陈美合:《南京照相馆》这部影片把镜头聚焦在1937年南京沦陷后的吉祥照相馆。影片中的阿昌本是一个只求自保的普通百姓,却在血与火的洗礼中逐渐觉醒,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受难同胞,他的转变令人动容,让我看到了平凡人在绝境中爆发出的强大力量。看完影片,那段触目惊心的历史让我更深切地体会到和平的来之不易,我为自己生在中国、长在中国而倍感自豪与庆幸。我们须将这份历史铭记,将这份觉醒传承,唯有自强不息,方能守护脚下这片土地永享安宁。

全球价值链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孙怡雪:电影《南京照相馆》那一张张还未冲刷出的底片,其背后是普通人的悲欢离合。那一对被迫分离的夫妻,那一双遭人凌辱的姊妹,那一张张稚嫩的孩童笑脸,都在日军残暴的屠杀之中化为灰烬。方寸相纸,承载的不仅是人物影像,更是时代变迁的深刻印记与民族记忆的鲜活切片。通过此次观影活动,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今日的幸福生活源于一代代人的不懈奋斗与坚守,也更加激励着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与坚定的信念,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砥砺前行,为祖国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