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新闻网讯(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近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所所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志民多次应邀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官员解读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就与愿景。

王志民分别以中国式现代化探索成果与科学内涵、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意义与深远影响两个角度解读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探索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不仅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实现现代化”,也为全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
王志民从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讲起,重点讲述中国与沿线大多数国家有着共同的历史遭遇,如今依然面临着反对外来干涉,维护民族独立,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任务,并由此重点解读“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国家的政策对接,进而实现互利共赢。“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的独奏,而是沿线各国人民的大合唱。“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相通,并进行战略对接,推动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正在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及新领域合作,打造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合作新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王志民教授重点阐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和“九大机制”,“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与共建国家插上了经济发展的翅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正在引领“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推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美好愿景的实现。王志民教授与共建国家官员进行热烈的互动,回答共建国家官员提出的问题,得到广泛认同。(撰稿:王志民 审稿:孙晓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