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新闻网讯(国际关系学院供稿)9月20日,主题为“在动荡变乱的世界寻求可持续的安全与发展”的第13届北京洪堡论坛国际关系分论坛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召开。论坛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承办,分为主旨演讲环节、三个专题讨论和一个博士生论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院长戴长征出席会议并致辞。比利时驻华大使安博宁阁下出席开幕会并发表特邀演讲。来自中国、希腊、埃及等国的50余位专家学者和学生参加了本次论坛研讨。本届论坛分为三个议题:国际发展与合作、国际竞争与安全、区域国别研究,并单独设置了贸大卓越系列博士生论坛。

开幕式由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宏禹主持。戴长征指出,今天的世界面临前所未有的动荡与变乱,寻找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和治理模式是各国的核心议题。中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基于两大奇迹的成功经验,中国向国际社会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为各国提供了新的合作框架和解决方案。安博宁表示,中国和欧洲都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中欧应该互相借鉴各自的优秀文化,超越传统认知界限。双方还应在“全球南方”国家积极寻求合作以促进共同发展。

在“国际发展与合作”环节,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志永指出,中国在继承中华民族“和合文化”的基础上,走出一条“发展协和”的现代化之路。“一带一路”是“发展协和”的具体实践与现实写照。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赵洋表示,共商共建共享是中国基于国际社会现实,为维护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而提出的发展型规范,推动了国际发展事业的进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童晋分析了美国社会的显性分裂,体现为种族矛盾、政治极化与社会分裂等。她还进一步探究了美国潜在的隐性对立。英语学院教授陈功指出,中国的外交话语通过词汇选择、及物性与情态、隐喻与架构、语用与互文策略四个角度来进行合作叙事与共享空间构建。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田德荣分析了亚太中小国家在中美竞争中的“长对冲”政策选择,主要是由对中美的依赖结构决定,而利益反馈是“长对冲”政策国家调节缓和关系快慢的调节变量。与会专家和学生围绕上述议题进行了充分、热烈的讨论。

在“国际竞争与安全“环节,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宫云牧指出,欧盟试图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领域维持“布鲁塞尔效应”。然而,大国博弈和企业游说造成了欧盟监管权力面临的内外阻力。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吴英杰分析了全球格局变化与中国矿业企业海外发展。他对比了美国、日本、欧洲矿业企业海外发展战略、模式与经验,为中国矿业企业提供借鉴。国际关系学院李宏洲博士指出,美国AI企业正深度参与军事转型,AI技术被用于目标识别、情报分析和作战决策,但也引发侵犯隐私、算法偏见和平民伤亡等伦理风险。江西水利电力大学况宇博士指出,美国的反垄断规制在今天面对平台公司时出现系统性失效。这是由美国各部门在反垄断政策上的立场日益分化,导致联邦层面的反垄断规制力度因此减弱。国际关系学院严展宇博士指出,在大国竞争中,技术炒作成为一种战略欺骗的手段。其本质上是国家间认知域竞争的一种策略,是国家通过操纵技术域,影响对手的认知域,进而实现物理域目标的过程。

在“区域国别研究”环节,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宏禹指出,美欧在非洲倡导的数字基础设施“高质量规范”呈现出明显的“排他性”特征,中国对非数字基建战略呈现出“包容性特征”,大国间差异化的战略侧重为非洲发展提供了机遇和窗口,但规范的过度竞争不利于非洲充分发挥能动性。希腊希中经济文化研究所主任海尔以比雷埃夫斯港为案例,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可持续发展。比港在中远投资下推动了经济发展与就业,但也面临环境压力、劳资纠纷和社会不平等等挑战。西北大学以色列研究中心教授王晋探讨了以色列2023年冲突动摇了公众对安全体系的信任,迫使其转向“以空间换时间”,强调扩大战略纵深、加大打击力度并分化对手。这一思维加剧了地区紧张。
在贸大卓越系列博士生论坛上,来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和澳门城市大学的三名博士生分享了自己的研究,老师们给予了他们评价与指导。
会议最后,王宏禹做闭幕致辞。他指出,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洪堡论坛始终坚持开放交流、相互理解与知识共享,为讨论国际问题、探索全球治理方案以及培养青年学者提供了重要平台。
据悉,北京洪堡论坛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聚焦中德、中欧乃至世界各国经济、科技、文化交流的学术品牌,为中外专家分享观点、诠释思想、启迪智慧提供交流平台,已经连续举办了十三届。延续历年传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承办国际关系分论坛,邀请国际各界官员、专家学者开展对话交流,就国际形势变化中的安全、发展、治理等问题献计献策,促进国际关系研究和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撰稿:夏冬 审稿:王宏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