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新闻网讯(记者 张安冬 方元欣 摄影 许世堃)11月24日8:30第四届北京大学生英语演讲复赛在诚信楼举行,本届比赛以Cultural Diversity and Globalization为主题。上午进行的复赛中,来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55所高校的55位选手展开角逐,争夺10强。复赛评委均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语言大学等高校教授。
55名选手被分为五组,分别进行定题演讲、评委提问、即兴演讲、评委提问四个环节。在定题演讲的环节中,针对复赛主题Internet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参赛选手们各抒己见。

比赛选手
来自北京体育大学陈晗的演讲声情并茂,他讲述了外国友人是如何被网络上的剪纸所吸引来中国旅游的故事以证明网络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在即兴演讲中,针对“Great men’s sons seldom do well”,他联系实际,以小学生大摆酒席、宴请同学“Ok,it’s my treat”的趋势为切入点,表达了现在孩子在父母的溺爱中养成了很多坏习惯,并建议父母不要过分溺爱孩子。他最后富有感染力的反问“Is that really ok?”引发了现场观众的思考。他凭借着纯正的口音,流利的表述成功晋级。
北京语言大学的张耀中以自己的切身体会,描绘了家乡四川独特的文化韵味,从四川的茶文化、戏剧文化到饮食文化无一不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面对即兴演讲题目“little learning is a dangerous thing”,张耀中镇定自如,从两个角度阐述了文化的积极和消极作用,并呼吁人们要善用文化资源。
其他选手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党耘令人眼前一亮,行云流水般的表达配合自信优雅的举止帮助她顺利挺进决赛。当被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的时候,她迅速整理思路,对“language、customs、morality”三点进行了分别论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回答赢得了一致好评。来自对外经贸大学的3号选手邱博建以微博为例,生动地解读了信息时代网络技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意义。来自北京工商大学的潘越虽未能成功晋级,但她的演讲内容大胆独特,她表达了对网络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的担忧,她认为“火星文”等网络语言的出现破坏了汉语的纯洁性。
附:第四届北京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决赛名单
康若彤 中国传媒大学 杨飞 装甲兵工程学院
邱博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郎松 中国政法大学
李妮萍 北京联合大学 管鹏 中国石油大学
张耀中 北京语言大学 陈晗 北京体育大学
张文钊 北京中医药大学 党耘 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