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新闻网讯(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部会同中央网信办、人民出版社、国家文物局联合开展全国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做光荣自豪中国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思政大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组织思政课师生集体观看学习。

9月18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4个思政课课堂、2200多名学生在思政课教师的组织下进行了学习,这场别开生面的思政大课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贯通的方式,将抗战精神融于思政育人体系,引导青年学子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部分师生代表学习感想: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授课教师 刘建萍
这堂思政大课精彩纷呈,由中国人民大学欧阳老师主讲、通过学生提问、何虎生专家解读、视频连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讲述等方式,给同学们带来了不一样的观感和收获,也给老师提供了教学示范蓝本。这堂思政大课,思想性强,以丰富的史实和图片数据佐证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使我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今天祖国的强大来之不易。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和巩固世界和平。让世界人民远离战争,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人间正道。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授课教师 张立国
聆听学习全国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课“大学篇:大国担当”,对中国一贯坚守的大国责任与担当颇为感触和自豪。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坚定奉行真正的多边主义,这是新时代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负责任大国担当。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国际公平正义的捍卫者,这应是中国人民和国际社会所接受的正确“中国观”。
《形势与政策》授课教师 赵崔莉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作为思政课教师,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史为鉴、珍爱和平,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不断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同时要自觉把抗战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中,这有利于大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坚定斗争意志,强化青年学生的使命担当,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形势与政策》授课教师 李晓洁
那段硝烟弥漫的苦难辉煌史,通过讲者饱含深情的叙述和深刻的理论剖析,以磅礴的力量震撼了我的心,这段历史和精神宝库,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教材和情感入口。它远比空洞的说教更有力量。如何将这份精神资源有效地融入课堂,讲好中国故事,激发青年学子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授课教师 吕红霞
今天,我们重温抗日战争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是为了从先辈们的浴血奋战中汲取智慧,开创新的时代篇章。弘扬抗战精神,就是要珍爱和平,进一步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为中国式现代化新的历史征程注入蓬勃热情和顽强意志力,向一代又一代的时代新人讲述中国人自己的故事,将红色基因赓续下去,为民族复兴伟业和共产主义事业做出不愧于时代的努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授课教师 吴穹
开学第一课,带领学生一起观看了这堂意义非凡的思政大课,仿佛回到了那段烽火连天的艰苦岁月,再次被中国人民在抗战中展现的英勇不屈和牺牲奉献精神深深震撼。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有责任教育和引导学生铭记抗战历史、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中,挺膺担当,不负青春。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赵曼羽
全国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课,让伟大抗战精神在代际间传承。对于新时代大学生而言,这堂大课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与使命召唤。我们不仅要铭记先烈事迹、感悟抗战精神,更要将这份爱国情怀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学业上精益求精,用知识武装头脑;在实践中扎根大地,倾听人民需求;在时代浪潮中找准定位,以过硬本领践行责任担当。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的奉献中绽放光彩。
政府管理学院 海关管理专业 刘培琳
在“大国担当”思政课堂上,我们深刻感悟到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大思政课以真实案例、翔实数据和扎实史料,把伟大抗战精神讲得深入浅出。我们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争做复兴栋梁、强国先锋。要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撰稿:王丹彤 审稿:孙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