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油企业公众号 2025-10-04)
董秀成
2025年9月24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中国宣布面向未来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至2035年,中国将在全经济范围内实现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较峰值水平降低7%至10%的目标,并致力于实现更佳成效。此外,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将提升至30%以上;风电与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较2020年增加至少六倍,并力争达到36亿千瓦;森林蓄积量目标设定为240亿立方米以上;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新车销售的主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同时,一个气候适应型社会的基本框架将得以构建。
一、中国新一轮气候承诺具有重大意义
在《巴黎协定》签署十周年与中国“双碳”目标宣示五周年的关键节点,中国提出的新气候承诺具有双重核心价值:对外层面,为当前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注入了急需的强劲动力,展现大国担当;对内层面,清晰明确了未来十年中国全面推进绿色转型的方向路径,压实发展责任,其意义与影响深远且重大。
具体而言,具有如下意义:
1.维护多边机制与彰显大国担当
在全球单边主义抬头、对《巴黎协定》构成冲击的背景下,中国作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以宣布新国家自主贡献计划为具体行动,一方面坚定维护了联合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权威地位,另一方面也清晰彰显了自身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关键角色,为多边气候合作机制注入稳定性。
2.引领全球行动与筑牢会议基础
面对各国提交国家自主贡献普遍滞后的现状,中国主动打破僵局、率先采取实际行动,以自身的积极举措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行动示范,有效引领全球气候行动进程。同时,这一系列行动也为即将召开的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提前凝聚共识、创造有利条件,切实筑牢了会议推进的坚实基础。
3.贡献中国方案与稳定全球信心
全球气候治理步入关键阶段,中国提出“逐步减少对化石燃料依赖”的方案,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关键的信心支撑与实践方向。能源领域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环节,其重要性已在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上形成广泛共识。中国在此背景下推出的相关举措,不仅回应了全球气候治理的核心需求,更切实为这一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二、中国未来将引导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潮流
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向全球提供绿色产品和低碳技术,对全球能源转型意义重大,尤其为发展中国家应对资金和技术挑战提供了有力支持,进而持续引导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潮流。
1.推动全球能源转型进程
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庞大,2024年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球总增量的六成,为全球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变提供了强大动力。同时,中国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开绿色能源项目合作,如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埃塞俄比亚阿达玛风电项目等,助力全球能源转型。
2.降低全球绿色转型成本
中国凭借技术创新,推动风电、光伏等技术不断进步,量产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不断提升,兆瓦级风电整机技术成熟。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报告指出,过去10年,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创新、中国制造、中国工程。
3.优化全球绿色产业链供应链
中国新能源企业通过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等方式实现本土化发展,如锂电池企业宁德时代在匈牙利建电池厂,隆基绿能等光伏企业在东南亚配置生产基地,形成了海外一体化产能和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促进了全球绿色产业的协同发展。
4.助力发展中国家能源自主
中国风电、光伏产品已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获得清洁、可靠、用得起的能源。中国企业还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完成了大量电力项目,填补了发展中经济体的关键基础设施空白,缓解了资金援助不到位且进展缓慢的难题,助力发展中国家实现能源自主。
附: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WSJajUOqa_ESvufJibE5J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