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新闻网讯(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8月8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侨联主办的“鲁班工坊品牌建设调查研究座谈会暨发改侨联沙龙”在京举行。中央和国家机关侨联、国家发展改革委、国资委商业侨联、北京市侨联及多位专家学者参会,共同探讨如何推动中国职业教育品牌“鲁班工坊”的高质量发展。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志民教授作为特邀专家出席并作专题讲座,学院本硕博学生王静茹、赵桐宇、王乙同作为课题组成员全程参与学习。
在专家讲座环节,我校王志民教授以《一带一路建设:从发展导向到发展与规则并重导向》为题作专题报告。他深入分析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强调需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丝路精神”为引领,通过“八项行动”推动国际合作。在谈到职业教育合作时,他特别指出,“鲁班工坊”作为“小而美”的民生项目,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提供了技术赋能,是中国职业教育模式创新的典范。王教授的发言立足学术前沿,兼具政策高度,展现了我校教师服务国家战略的学术水平。

在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围绕鲁班工坊品牌建设展开深入交流。在座专家一致认为,鲁班工坊建设应坚持"小而美、惠民生"的发展方向,注重职业教育标准互认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充分发挥侨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职业教育品牌,强化品牌特色。王志民教授从专业角度提出建议,强调要突出项目的民生属性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建议借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增强项目的文化包容性。
课题组工作期间,我校三位学子展现出扎实的研究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对各类资料进行系统性整理与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项目运行模式和成效,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获得与会专家和课题组其他成员的一致好评。
此次活动是我校师生助力参与国家重大战略研究的一次实践探索,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硕博人才培养的鲜明成效,集中体现了我校“知行合一”育人理念。(撰稿:王静茹、赵桐宇、王乙同 审稿:孙晓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