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新闻网讯(学工部稿)十七大召开以来,我校学工系统开展了多方位、立体化、深层次的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活动。
学工系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六个特点
区分类别,注重层次。学工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活动区分学生、学生工作队伍、学生骨干、思政课教师等类别和层次,以层次和类别的不同确保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结合工作,有的放矢。组织开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院系学生工作负责人研讨会等几乎所有学习十七大精神活动都结合学生工作的实际和继续推动工作的需求,成为继续推动学生工作发展创新的新动力。
校内校外,网上网下。我校师生参加的学习十七大精神活动既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既有网上的,也有现实空间的。
持续发展,不断深入。从十七大召开前到十七大召开后的两个多月来,学工系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活动不断持续发展,不断深入,已从基础性的学习阶段上升到有一定理论思考的发散型研究阶段。
突出策划,推动碰撞。学工系统开展的每一项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活动都不走形式,不跟风,特别注重策划,强调推动学生工作队伍思想的碰撞。
全体参与,共同提高。“全体参与”既有学生群体的广泛参与,也有学生工作队伍的全体参与,冀在学生和学生工作队伍共同提高。
学习十七大报告的七种方法
联系实际法。在学习中自觉联系学校发展、学生教育、高等教育。
链接综合法。对十七大报告通篇中对教育、创新的论述的研究能得出应有的结论。
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党的前几次代表大会的报告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表述。
追溯探究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学习研究可采用追溯探究法,探究这些概念的起源、发展。
重点解剖法。对于十七大报告的新提法如人文关怀、生态文明的学习研究可采用重点解剖法。
逆向批判法。对于有关问题的学习研究可以采用逆向批判法,从另一角度提出建设性方案。
扩展联想法。把学习十七大中提出的有关问题放在世界、全球大背景下思考和研究。
继续深化学习贯彻活动的转型探讨
学工系统经过学习思考,认为继续深化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活动需要进行转型,在今后的学习中主要是完成五个转型:
从“习惯性、社会型的结合工作”向“上升到理论思考与升华精神”的转变;
从“个体尝试性、应对型学习”向“有独立思考和一定水平的宣讲”的转变;
从“校内一定范围、一定层次学习交流”向“校外更广范围、更高层次的交流”的转变;
从“外在压迫性学习要求”向“内生性学习需求”的转变;
从“学习单个报告及会议”向“培养习惯性理论学习观念和能力”的转变。
我校学工系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大事记
面向师生两群体:
l 10月15日下午,十七大开幕当前下午,学工部在校园信息平台率先发布十七大报告全文。这个全文成为十七大报告正式文本下发前我校师生学习十七大报告的首选文本。
l 11月5日上午,校团委徐松书记带领我校30余名师生代表到人民大会堂听取中央宣讲团宣讲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首场报告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冷溶作首场报告。
l 11月29日下午,校团委邀请北京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王树林教授作了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几个问题》的主题报告,全校团干部和主要学生干部参加报告会。
l 12月7日,学工部组织开展“学习十七大精神专题交流会”,把学习十七大精神活动从学习阶段推向学习研究阶段。
面向学生工作系统政工干部:
l 10月19日,学工部组织召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学习十七大报告专题座谈会,使思政课教师率先学习十七大精神,及时把十七大报告的新理论贯穿到思政课教学中,王强、余兴发、巩喜云、阎丽鸿、滕云、樊泽民等6位教师发言。
l 10月31日,学工部召开“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增强对学生工作的领导力”专题研讨会,各单位学生工作负责人参加研讨。
l 辅导员集体研修十七大精神:11月1日,2006级;11月6日,2004级;11月7日,2005级;11月9日,2007级。
面向学生:
l 10月17日,学工部发出组织学生参观《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的通知,配合十七大召开,引导学生关注十七大。
l 11月1日,学工部邀请王玲书记为500余名学生党员骨干作学习十七大精神专题辅导报告,此次活动是十七大召开以来我校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广的学习十七大精神专项活动。
l 11月2日,校团委发布“学生学习宣传实践十七大精神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l 11月2日,校团委组织的“永远跟党走,争做新一代”——团员青年深入学习十七大活动暨团学干部培训班开班。
l 11月4日,学工部组织学生参加北京市教工委“百万大学生同上一堂课网络大课堂”讲座活动。11月6日,学工部发布第一讲厉以宁解析十七大报告的全文。
l 11月9日,校团委发出“关于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征文活动的通知”。
l 11月22日,校团委召开学生十七大精神志愿宣讲团动员大会并开始宣讲活动。
l 12月20日晚,学工部、青研社组织开展“学生学习十七大精神专题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