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新闻网讯(外语学院供稿)9月20日,作为第13届北京洪堡论坛重要组成部分,由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和中国国际贸易学会联合主办,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国区域国别研究专业委员会承办,山东财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广西民族大学、肇庆学院联合创始承办的第一届中国区域国别学论坛在国际交流大厦隆重举行。
论坛伊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中国区域国别学论坛主席、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国区域国别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赵忠秀教授致欢迎辞。他阐述了区域国别学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国际交流方面的重要意义,强调以国际经贸为切入点、深化跨区域合作的学科目标,并介绍了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国区域国别研究专业委员会在机构建设、学者交流及青年培养等方面的规划。

山东财经大学校长洪俊杰教授、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陈衍泰教授、广西民族大学副校长高兴宇教授、肇庆学院副校长胡文涛教授、维也纳大学Hannes Fellner教授(线上)、国务院区域国别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翟崑教授(线上)在致辞中强调,在全球化合作日益深化的背景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国际视野的区域国别学学科体系至关重要,本次论坛在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发展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圆桌会议由外语学院院长李运博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创始院长钱乘旦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王仁强教授,南宁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蹇兴超教授,肇庆学院副校长胡文涛教授分别就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的经验、跨学科合作路径以及如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赵忠秀主持了主旨报告环节。钱乘旦以“中国区域国别研究课程设置”为题,系统阐述了区域国别学作为新兴交叉学科的核心内涵、体系构架以及课程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与方向,强调学科设立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具体问题,国家对这一学科抱有长远期待”。他指出,当前缺乏对对象国有基本知识、有深刻理解、并能对现实问题开展深入研究的人才,制约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深度和效度,因而区域国别学的设立具有重大意义,其核心任务就是要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结构的“应用型人才”。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钱乘旦提出关键性判定标准:“判断一所学校能否真正做到跨学科,关键就是看其能否拿出一张跨学科的课程表”。区域国别学课程必须打破传统单一学科局限,涵盖对象国“从天文到地理,从风俗到习惯,从政治到经济,从文化到体育”的全方位知识。钱乘旦尤其强调“深入实地”核心原则,呼吁各高校要积极“把学生送到当地去”,因为只有亲身体验,才能真正了解对象国的实际情况。最后,钱乘旦总结道:“课程建设是基础,只有把课程建设好,区域国别学才能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本次论坛议程紧凑、内容充实,兼具学术高度与实践深度,不仅为区域国别学研究学者提供了一个高端对话平台,更在学科建设方向、课程体系设置、研究范式创新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凝聚了共识,标志着中国区域国别学在体系化、规范化、国际化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撰稿:武则堃 张梦杰 审稿:李运博)